腸躁症簡介

根據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統計,近年來在亞太地區腸躁症的盛行率逐年提升,以台灣來說,盛行率甚至可高達22%,而其中女性比例又較男性為高。腸躁症雖不是致命的惡性疾病,但會影響生活品質,降低工作效率,對年輕且被認為相對健康的族群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及壓力。

腸躁症的病理機轉目前還不明確,許多原因都會影響腸道的蠕動功能與調節能力,諸如遺傳、微菌叢改變、飲食及藥物等,而其中在腸躁症中最具主導地位的,莫過於暴露於外在環境的壓力中,及一些本身的負面情緒如焦處及憂鬱。上述這些均可能改變腸道通透性及微生物菌相,進而導致腸胃道症狀。而腸躁症所帶來的不適感,也容易加重病人本身的焦慮或憂鬱,令腸躁症症狀更為惡化。這種因自律神經失調而導致的胃腸動力異常,及後續誘導出的內臟神經超敏反應現象,我們稱之為腦腸循環。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老年失智的原因:
  1. 久坐不動。
  2. 吸菸/酗酒。
  3. 長期睡眠不良(睡眠障礙:入睡困難,容易驚醒,清晨早起)。
  4. 精緻食物(腸道菌經過腸腦軸線傳遞訊息,影響腦部;高精緻糖份致使腦血管硬化)。
  5. 環境毒素(重金屬,環境荷爾蒙,塑化劑)。
  • 改善失智的方法:
  1. 定期適度運動。
  2. 盡量學習新知。
  3. 接觸嶄新事物。
  4. 培養興趣、短期旅遊、吸收嶄新感受。
  5. 均衡飲食。

1)吃好魚: 沙丁魚、秋刀魚、鮭魚、鯖魚。(深海魚、體積小、具鱗片)。不吃體積大、不含鱗片的魚類,批如鱈魚、其餘、鯊魚、鮪魚。

2)吃好油: Omega 3 (魚油、亞麻仁油;紫蘇油) ; Omega 9 (橄欖油,苦茶油)。

3)喝好水: 深海水、礦泉水、氫水。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發性顫抖症係因小腦溥金氏細胞的GluRδ2蛋白減損,進而造成小腦攀爬纖維的過度增生,導致小腦不正常的共振,引發顫抖症的種種行為。

人類最常見的動作障礙就是原發性顫抖症。老年人佔20%、成年人佔4%,盛行率是巴金森氏症的五倍。

原發性顫抖是在做動作時才表現出來,休息與放鬆狀態是不會產生顫抖的症狀 。原發性顫抖症的第一個生物標記是小腦不正常的共振波,可由神經電生理學及行為表現獲得診斷。 臨床藥物治療包括 Inderal、Primodone、Rivotril、Octanoic acid等。至於非藥物的治療方法有二:包括深部腦刺激術與核磁共振導引聚焦超音波為主軸。目前基因治療及小分子治療藥物如火如荼地展開中。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收錄63位罹患敗血症患者,其中16位死亡,47位存活。存活者比較年輕(48.6歲比上63歲),而且擁有較佳的腎功能、較低的病情嚴重度分數(APACHE ll & SOFA)。

20分鐘霍特心電圖檢查發現, 死亡者擁有明顯較低之SDNN、TP、VLF、LF、LF/HF等數值。SDNN之ROC曲線下的面積小於0.772 意謂死亡(mortality)。SDNN小於17msec 意謂較高的死亡風險,其風險比值為6.3。把SDNN加上SOFA危症指數是敗血症存活率最佳預測指標。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討可否運用“心跳率變異度”(HRV)證實新冠肺炎的發病起始及嚴重性。以往醫界利用C發炎蛋白(hsCRP)來追蹤新冠肺炎的發炎過程,最近醫界發現針對偵測新冠肺炎疾病的發作,”心跳率變異度“ 的下降相對於C反應蛋白的變化,前者優於後者。

本文作者收錄17位新冠病毒感染病患,在發病前12天至發病後3天,每次利用霍特心電圖紀錄5至7分鐘,至少紀錄7次。在這段期間每天抽血測量C反應蛋白。作者發現12患者其中有10位之心跳率變異度下降超過40%之時間點,比C反應蛋白上升50%的時間點發生得更早。

本文結論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確診72小時期間,心跳率變異度之下降早於C反應蛋白的上升。心跳率變異度檢測之陽性預測值高達90.9%。所以短期間歇性心跳率變異度(HRV)之檢測對於新冠肺炎病毒之診斷頗具有潛在價值。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壓力反應式的功能失調。近來醫界運用心跳率變異度(HRV) 來檢視患者皮癢、搔抓、心理壓力之效應。

作者收集21患者,病情活躍。另外收集24位健康自願者,參與此計畫。每位患者及對照組成員均接受5分鐘靜止心跳率變異度,以及三種急性壓力測試,包括組織胺誘發皮癢、在皮癢處搔抓,與Trier 壓力測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與對照組成員相比,這四項檢查結果顯示,前者擁有較高的心跳次數,統計學上有意義。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搔抓前後比較,後者極低頻活性(VLF)比前者活性增加200%(VLF代表交感神經活性)。至於健康對照組成員之高頻活性(HF)快速對皮癢與搔抓發生反應。而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僅出現有限度的適應性(Adaptability)。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心房顫動係指心房快速而不規則的跳動,一旦發生時,因為心房沒有有效的收縮,心房內的血流會處於流動不佳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之下,血液很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隨著血流流到腦部,就會阻塞住腦部的血管,而造成腦中風。

心房顫動引發腦中風預後很差且復發率高。因此,如何有效地的預防中風的發生,是處理心房顫動患者迫切的課題。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根據2018 ESC準則,昏厥症之風險表現分為高風險及低風險: 

高風險表現  低風險表現
胸部不適、呼吸不順、腹部疼痛頭痛 伴隨反射性昏厥症狀(噁心、嘔吐、盜和、躁熱、頭暈)
出力時昏厥或者平躺時昏厥 突發感受不良氣味、疼痛、聲音、味道
突發性心悸合併後續昏厥 站立時間太久、悶熱時間太久
異常心臟結構或心電圖之問題 

進食中或吃飯後

急診時血壓小於90mmHg 伴隨頸動脈竇被壓迫
肛診懷疑腸道出血 躺/坐姿後站立
心搏過緩 無結溝性心臟異常
心臟出現雜音 正常理學檢查
異常心電圖 正常心電圖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臨床上如何鑑別診斷昏厥症(根據2018 ESC 準則)
  1. 全身型癲癇
  2. 部分/失神癲癇
  3. 假性昏厥/精神疾病
  4. 無意識喪失之摔倒
  5. 猝倒症
  6. 顱內出血
  7. 中毒
  8. 昏迷
  9. 心臟停止
  10. 暫時性腦缺血
  11. 暫時性頸動脈缺血
  12. 鎖骨下竊血症候群

 

  • 臨床上如何區分癲癇與昏厥 (JAMA2019;321:(24): p2448~2457)
症狀 分數 症狀 分數
意識恢復後發現舌頭咬傷 2 意識喪失頭部轉向一側 1
怪異行為 1 意識喪失伴隨長久站立或坐著 -2
情緒壓力加上意識喪失 1 盜汗 -2
事件發生後意識混亂 1 任何昏厥前徵兆 -2
事件發生前相似感或陌生感 1    

註: 分數> or =1 偏向顛癇;分數<1 偏向昏厥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昏厥症之定義係指短暫發作,伴隨意識不清、無法維持肢體平衡、發作後大多數能盡速恢復。從疾病生理機制而言,昏厥是大腦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現。昏厥大多數是因為血壓不足以維持大腦血流灌注所導致的。大腦血流灌注中斷6~8秒會導致意識喪失,這部分在低血壓尤其明顯。

根據過去的研究,大於45歲的族群中,女性與男性昏厥的盛行率為22%比上15%。2002年研究發現,健康族群中反射昏厥占21.5%,心因性昏厥占9.5%,姿勢性低血壓占9.4%、癲癇占4.9%,藥物占6.8%、中風占4.1%,其他情境占7.5%,不明原因則占36.6%。2012~2014年日本昏厥中心統計,反射性昏厥占35%,心因性昏厥占25%,姿勢性低血壓占7%。老人家昏厥容易發生跌倒與骨折。

昏厥的生理學機轉(根據2018ESC準則),是當周邊血管阻力突然下降,或心搏輸出量驟減導致收縮壓降得很低。周邊血管阻力突然下降之三大原因是反射反應下降、心室功能受損、自律神經系統結構受損。而心搏輸出量驟減之四大原因是反射性心搏過緩、心臟血管問題、靜脈回流受阻、心臟收縮力與心跳加速能力功能受損等等。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