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是由身心靈三大元素組合而成。身就是身體、生理;心就是心理、情緒;靈代表靈性、靈魂;身心靈若以英文解釋就是 Body Mind Soul ;以道家觀點解釋就是精、氣、神;以易經的角度來詮釋就是天、地、人。身心靈這三者之間必須維持一個平衡關係,人類才會獲得真正的健康。

 

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健康的身體、愉快的心情以及充實的心靈,不論出生背景、年齡性別、宗教信仰及經濟條件,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個別的調適方法 , 在身心靈方面維持穩定、均衡、和諧的狀態,主動積極地面對人生各種挑戰,達成心靈深處終極的平靜。

 

有些疾病係由心理影響而導致身體的不適,此稱身心症,例如:大腸緊張症引起腹瀉便秘、壓力過高引起高血壓,焦慮引起心悸,另外有些疾病也可能因為身體功能的的改變而導致心理狀態的偏差,例如:更年期的婦女因為體內雌性激素之製造減少,導致心情煩躁、焦慮不安、臉色潮紅、冒汗心悸。

 

我們也可以發現人類心理狀態遭遇重大衝擊,而導致靈性改變,例如︰過度驚嚇因而失魂落魄,遭受重大變故因而自殺身亡。目前社會上有許多跳樓案例,在他們跳樓之前,他們的人格是分裂的,價值觀是崩潰的。同時靈性的改變也會導致心理狀況的偏差,例如:迷信邪教導致怪異的心理反應,包括仇恨、報復、憤世嫉俗、反社會情節等等。

 

歐美報章雜誌報導神父為邪靈附身的女孩驅魔,由此可以了解到邪魔附身在常人人體之後,會導致當事人行為怪異,言語失常。從相反角度來看生理功能的失調也會導致性靈的偏差,例如:躁鬱症、精神分裂症也都是腦部有機性的病變,因而引發行為、情緒、認知三者間的脫序,進而導致靈性的嚴重錯亂。

 

每位病患來到醫師面前,都帶著自身的問題、需求及期望,每位病患都是有血有肉的,充滿七情六慾的生命體,每個人都會有低潮,都會有挫折的時候。每個人都曾經憂鬱過、也都會徬徨無依,身為醫護人員應當盡一切力量來關懷他、照顧他、開導他、支持他。在照顧的過程中,必須先由身體的問題切入,再進一步了解心理狀況,最後再作靈性上的探索,這個步驟十分重要。總之,身為醫界人士,不應過分偏執於實質器官性的治療,而更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病患生理上的偏差,情緒上的起伏,心靈上的失落,提供給病患全人照顧、全人看護的整體性醫療,這就是身心靈醫學的真諦。

 

醫學專家及科學家應該以正統科學的角度,全面地介紹民眾有關正確的飲食之道,適當的運動方式,合宜的休閒活動,規律的生活起居,豁達的工作態度,有效的情緒管理充實的心靈成長等等,輔導民眾達到身心靈三者融合為一的最高境界。

 

 

擷取於《身心靈健康》〈二十、身心靈醫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