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患者因為當事人基底核之多巴胺不足,導致自主運動功能被抑制。因此,一方面由資深醫師開立處方,以藥物補足多巴胺,讓基底核恢復正常的運作功能。另一方面,運用神經可塑性原理,鼓勵患者盡量訓練某些特定動作,讓基底核記憶這些運動模式。所以當基底核的神經傳導功能因疾病而逐漸衰退時,還能憑著記憶某些特定協調性動作,在緊急時刻容易啟動,減少步態緩慢、軀幹僵硬、失去平衡、不幸跌倒之現象。

 

基於醫學〝神經可塑性〞的原則,專家學者特別推薦太極拳、圓極舞等等活動,針對患者本身的伸展性及平衡感加以訓練,讓這些動作記憶烙印在〝皮質基底核〞的動作迴路裡,以減輕當事人的臨床症狀,職能治療師呼籲:透過反覆的運動練習,可以彌補疾病所造成的功能缺損,達到改善症狀效果。

 

根據台大醫療團隊有關老年族群之醫學研究顯示,同時執行手部動作與維持走路時身體平衡時,如果將主要記憶力集中在走路時身體平衡,不僅干擾平衡表現,也會促使大腦耗盡較多能量。譬如我們端一碗熱湯從廚房走到餐桌,由於雙手端盤子需要較多的自主意識控制(Self-consciousness control),走路維持身體平衡比較偏向於神經系統自動化控制處理(Automatic control)。過度注意身體姿勢平衡,反而會干擾神經系統的自動化控制。並且,當注意力集中於身體姿勢平衡時,導致大部分的大腦注意力資源被姿勢控制所佔據,無法進行有效地資源轉移,連帶手部端盤子活動之精準度也會降低。

 

臨床上醫師經常建議在日常生活中,需特別注意自身關節的角度、步伐的高度、走路的間距等等。結果醫學研究顯示:太過於注意肢體關節的動作,反而會影響動作的精準性及協調性,但是如果選擇注意外在物體為動作目標,則可有效提升動作表現,譬如走路跨越障礙物時,需特別注意障礙物之大小、形狀、高度、路面顛簸度等等。總之,在進行日常生活動作時,建議患者選擇外在環境物體作為注意目標,避免一心二用,如此一來,必定對於動作表現有顯著改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巴金森氏症 多巴胺 運動
    全站熱搜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