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會持續進展及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由於它無法根治痊癒,所以患者一旦被診斷出來,往往在最初的幾個月,自我情緒的反應最為強烈,覺得前途茫茫,未來的人生沒有希望。再加上發病年齡大多數在五、六十歲,原本是正要規劃退休的時刻,如今,美好的一切卻將變成夢幻泡影,對於生命中的餘年殘生,必須重新考量,一切都陷入不可預知的未知數,面對日常生活中自我行動的能力逐漸地退化,却又不願告知親友,長期的鬱悶將導致嚴重的心靈創傷。

 

獲悉帕金森氏症時病人的情緒反應各有不同,與當事人的個性、人生觀、教育程度、家庭環境、生活背景有關,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情緒反應,可以歸納成十種,包括否認、憂鬱、焦慮、恐慌、埋怨、故意、逃避、退化、依賴、絕望等等,病人的情緒反應,可能只有一、二種,或者出現多重情緒反應,因人而異、變化很大,被診斷出來的最初幾個月的情緒反應往往是最激烈、最痛苦、最孤立無助,隨著時間的消逝,病情逐漸穩定,慢慢地當事人也變得更加理性、更加平靜,也比較能平心靜氣地面對這個難纏的疾病。

 

當病患得知罹患帕金森氏症,健全的心理建設十分重要,惟有良好的心理建設,加上完善的醫療照顧,才有辦法與此病魔作長期抗戰。所謂態度決定高度,有了正面思考、積極進取的態度,才能夠打敗病魔、轉危為安。

 

面對詭局多變的帕金森氏症,當事人要作五大方面的調適,才能開始人生的第二春。

 

1.心態上的調適:面對無法逃避的慢性疾病,患者應擁有正面思考及積極面對的態度,準備從事長期作戰,毋須怨天尤人,不要垂頭喪氣。家庭是病患心靈寄託的避風港,當事人應該將內心的感受對親人傾訴,千萬不要將內心的痛苦讀自承受,要了解到家人的安慰與關懷是世上最溫馨的禮物。

 

2.社交上的調適:病患不需要從工作及社交圈中退縮,要重視友誼的可貴及友情支持的力量,社交圈不必縮小,可視病情發展轉移到其他社交圈、或轉移到其他社團。如果病情輕微,對於目前工作仍可勝任,則應繼續工作,如果病情加重,工作無法勝任,可以轉調部門、或者轉移工作。

 

3.醫病間的調適:在治療過程中,充分信任專科醫師的診治,也是十分重要,千萬不要自己扮演醫師的角色,任意調整藥物或劑量,更不要輕易中斷藥物,而去嚐試另類療法。如果患者出現憂鬱症狀、情緒低落,就應該就診精神科醫師,尋求藥物方面的治療。

 

4.日常生活上的調適:日常生活上的例行性活動,儘量不要仰賴他人,每天起居作息需很規律,除了每天運動三十分鐘至五十分鐘外,還要多多培養娛樂休閒活動。穿著方面可以儘量選擇寬鬆的衣服,鞋子選用套鞋,家中走道不要過於擁擠,走路空間力求寬闊平坦。三餐要規律、不要暴飲暴食、要注意均衡飲食。運動可選擇健走、游泳、踏健身車、太極拳等等,需要重視個人清潔衛生,培養每日刷牙洗臉、洗澡淨身,以及每日解便的習慣,同時整理或打掃居家環境,也不要放棄。

 

5.人生觀的調適:病患需以樂觀進取的人生觀取代悲觀消極的態度,充分配合醫囑、按時服用藥物、每日定期運動、保持四肢的靈活度。如果病人本身有宗教信仰,不妨多多誦讀經書、聆聽聖樂歌曲,或者參與打坐吐納、從事靜功道功之鍛鍊。總之要把未知的病狀發展,轉換為已知可預期、可掌握的現狀中,切忌杞人憂天、自暴自棄,要正面迎戰、打敗病魔。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罹患帕金森氏症,包括希特勒、鄧小平、拳王阿里、教宗保祿二世、電影明星福克斯等等,一位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外科醫師發表下列對話:帕金森氏症並沒有一般人想像的可怕,這種疾病的進展,因人而異、差別很大,而且藥物療效相當良好。所以當事人唯一理性的態度,就是保持相當程度的樂觀,大多數人的病情不會進展得很快,毋須過度擔憂,目前我還能夠生活、工作、參與社交活動、追求人生的某些目標。

 

 


 

 

歡迎針對上述疾病有疑慮者,可至門診諮詢王子醫師

 

  

🏥 · 宜興診所

📞 · 電話: (02) 8281-3008

🚑 · 地址: 新北市蘆洲區永樂街38巷42弄6號1樓

👨🏻‍⚕️ · 醫師專長: 心臟內科、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症、心律不整、自律神經失調、抗衰老、糖尿病、減重、睡眠障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巴金森氏症 多巴胺
    全站熱搜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