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底特律亨利福特健康研究中心專家學者,於國際腦中風大會發表專文,指出為蜘蛛網膜下出血患者,進行單次腦室內注射Nimodipine 600mg,可以減少血管痙攣之風險,但並未達到初級功能性成果(primary functional outcome)。
蜘蛛網膜下出血患者(SAH)有七成會合併血管痙攣之併發症,大約有2成至3成會出現延緩性腦缺血神經障礙,臨床上標準治療為每4小時口服Nimodipine 60mg乙次,長達21天。本文作者收錄282位患者,罹患腦動脈瘤破裂引發蜘蛛網膜下出血,按隨機抽樣之原則,將病患分為兩組,甲組成員接受單次腦室內注射Nimodipine 600mg,乙組成員接受每4小時口服Nimodipine 60mg乙次,長達21天。
結果發現甲組成員達到初級功能性成果約為46%,乙組成員達到初級功能性成果約為43%,兩組之間無明顯差異。甲組成員中具有WFNS分數2分者比乙組成員中具有WFNS分數2分者較少(69%:71%),WFNS分數2分者代表病情較為輕。甲組成員中具有WFNS分數3或4分者比乙組成員中具有WFNS分數3或4分者較多(55%:47%),WFNS分數3或4分者代表病情較嚴重。
令人訝異的是具有WFNS分數3或4分病情較嚴重者,90天後達到初級功能成果的比例,在甲組成員中反而較高(46%:32%),具有WFNS分數2分病情較輕者,90天後達到初級功能成果的比例,在甲組成員中反而較低(46%:55%)。所謂初級功能成果係指90天之後,Glasgow之分數居於6至8之間。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