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肌少症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營養素的可利用率是對生命與生殖的主要調結者。一種複雜的細胞訊息網路已經發展出來,使得生物體適應飢餓。這些感受器的途徑監控能量代謝,尤其是ATP製造與NAD+/NADP比值是營養狀態的主要訊息。假設上述訊息可被粒腺體呼吸鏈疾病所改變。此乃由於NADH的利用與ATP的製造不足。口服補充nicotinamide riboside(維生素B3及NAD+的前趨物)可大幅題提升NAD+的濃度,誘發粒腺體生物新生。

作者使用nicotinamide riboside (NR)來治療老鼠粒腺體肌肉病變。發現維生素B3可延遲早期與晚期疾病之進展,大幅提升骨骼肌及棕色酯肪粒腺體之生物生成。NR維生素還可預防粒腺體超微細結構之異常現象。NR維生素可刺激特定蛋白ˊ質反應,對於粒腺體疾病具有保護作用。

文章: Effective treatment of mitochondrial myopathy by nicotinamide riboside, a vitamin B3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肌肉除了與骨骼支撐身體之外,它也是人體體內最大產熱器官,也是新陳代謝與內分泌器官。年輕男性肌肉占體重45%,年輕女性肌肉占體重35%,但是到了50歲以後,男性肌肉質量每年減少1%,女性肌肉質量每年減少0.5%。國衛院專家發表專文指出,肌少症會造成短命,關鍵在於體溫。因為人類身體需要恆溫,但肌肉質量功能降低時,導致器官無法正常運作,進而縮短壽命,所以天氣變冷時,要注意保暖,多多運動保存肌肉質量。

國衛院專家學者透過基因工程的技術,將早衰蛋白注入小鼠肌肉內,該組小鼠肌肉功能衰退,身體體表溫度也明顯降低,最終壽命僅剩2~3個月,平均壽命大幅減少。該研究還發現與肌肉產熱相關之肌酯蛋白,在早衰小鼠肌肉中大量表現,一旦移除肌酯蛋白加速該小鼠死亡。由此証明肌肉產熱與壽命長短有關。專家表示早衰蛋白與肌酯蛋白、鈣結合蛋白,過度交互作用,導致鈣離子失去平衡,改變了體溫恆定與能量代謝,最終造成壽命縮短。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國際衛生組織在疾病分類ICD—10,已經建立”肌少症”之疾病代碼,專家共識為年齡相關的骨骼肌肉減弱,係指肌塊與功能喪失。從病理生理學的觀點而言,肌少症係由多種因素造成,譬如蛋白質/卡路里攝取不足、肌纖維喪失神經支配、細胞內過多的氧化壓力、胰島素阻抗性增加、性荷爾蒙減少、活動量不足、精神因素、肌肉生長抑制素訊息傳遞增強。

 

肌少症患者,平均年齡70歲,老人居家照顧及老人安養院盛行率較高,大約位30%。肌少症之危險因子包括老人家、身體質量指數低、活動量很少、IGF-1濃度低、睪固酮濃度低下、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炎。肌少症如同骨鬆症、脆弱症候群ㄧ般,很容易跌倒、骨折。肌少症可藉由雙能X光線吸收儀(DXA),來測量瘦肉肌塊質量重量,並且同時評估肌塊、肌力、耐力、身體體力表現。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骨鬆協會的調查,65歲銀髮族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肌少症。人類骨骼肌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到了40歲以後,肌肉質量每十年以8%的速度流失,到了70歲以後,更是每十年以15%的速度流失,肌少症不僅增加銀髮族關節骨頭之負擔,更會增加風險、罹病率、失能率、死亡率,對於患者生活品質與行動能力有明顯影響。醫學研究指出:銀髮族老人家每臥床10天,肌肉質量就會流失1公斤,如果是生病住院,肌肉流失的速度會大幅提高。

 

肌少症出現的症狀: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肌少症是因爲老化或其他原因導致肌肉質量減少,造成肌力減退、肌肉萎縮、步態變小、步態變寬、雙手震顫等症狀。

 

肌少症診斷標準: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肌少症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常見疾病。每個人到了中年以後,平均每年喪失3%的肌力。也因此許多種日常生活活動會受到限制,嚴重患者生活品質降低,預期壽命會減少。

 

肌少症主要原因是肌肉細胞之生長、合成、分解、代謝間的不平衡所導致。除了老化導致肌少症之外,下列五大原因也會導致肌少症: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肌少症(Sarcopenia)係指肌肉質量的過度喪失之現象。肌少症之定義為老年人的瘦組織(lean tissue)比年輕的瘦組織相比,還要減少超過兩個標準差。至於60~70歲的老年人,肌少症發生率為13%~24%。至於大於80歲的老年人,肌少症發生率約為50%。測量肌少症的方法,就是測量四肢的骨骼肌,最佳檢驗儀器為X光吸收儀(DEXA)、或者核磁共振儀,超音波也是測量肌肉質量的極佳利器。

 

肌少症與殘障症(Disability)關係極為密切,大多數肌少症患者也有脂肪的喪失。少數肌少症患者,合併相當多量的脂肪,此乃稱為肌少肥胖症(Sarcopenic obese),這種病人未來的殘障率及死亡率會較高。公共衛生研究發現,決定肌肉質量與肌力的預測指標有幾項,包括年齡、運動量、維生素D、睪固酮素、IGF-1、細胞激素等等。治療肌少症的藥物包括選擇性雄性受體刺激劑(Ostarine),可以增加肌肉質量及肌力。而每日服用DHEA 50毫克,長達一年,未能增加肌肉質量及肌力。重量訓練及阻力訓練會增加機械性生長因子(MGF),進而增加衛星細胞(satellite cell)的增生,衛星細胞對於骨骼肌的修復至為重要。葛瑞林(Ghrelin)係由胃底部分泌的,是生長激素的促進分泌物,可以增加肌肉質量。CNTF應用在動物實驗,可以增加比目魚的肌肉質量。服用肌酸(creatine)合併運動,可以改善老年人肌肉運動績效。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年人脆弱症候群(Frailty syndrome)對老人家而言,是蠻普遍的。它會造成跌倒、殘障、住院、死亡的風險增加。闡述老年人脆弱症候群的原因及發展歷史,有助於幫助界定高危險群的次子群體(subset),以及預防與治療的發展空間。2001年費萊德教授提出脆弱症候群(Frailty syndrome)臨床表型(phenotype),包括非故意性的體重減輕、明顯疲倦、低運動量、走路速度緩慢、沒有力氣等等。

 

上述五項條件中有三項或三項以上符合者,則歸類為脆弱症候群。上述條件中有一項或兩項符合者,則稱為前期脆弱症候群,屬於高危險群的次子群體(subset),會繼續進展為脆弱症候群。脆弱症候群牽涉到四大面向惡性循環的影響,包括負面能量平衡、肌少症、力氣減少、用力的耐受度降低等等。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生(Sarcopenia)係指肌肉質量減少及肌力流失的一種疾病,後續可能引發失能、跌倒、住院等等事件,正確食物的攝取及定期有氧運動或阻力訓練均是預防肌少症的利器。

 

首先必須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老年人蛋白質的攝取總量為每日1.0~1.2公克/公斤體重,平均每餐要吃三分之二手掌大的豆魚肉類。除了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總量之外,每餐至少要攝取20~30公克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優質的蛋白質食物包括牛肉、魚肉、海鮮、雞蛋、黃豆、黑豆、牛奶、豆腐、豆漿等等。根據醫學研究顯示老年人血中維生素D濃度低下與肌肉質量減少有關,進一步會造成肌少症的風險升高。建議老人家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之食物,包括牛肉、鮭魚、鮪魚、沙丁魚、乳製品、牛奶、起司、蛋黃等等。除了攝取足夠的基礎食物之外,搭配適當的體位,以及維持定期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才能達到預防肌少症之有效成果。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罹患老年脆弱症(Frailty Syndrome)為49%,罹患老年脆弱症前期患者占40%。均衡飲食、足夠熱量、優質蛋白質的攝取,均是預防老年脆弱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般而言,健康的老年人每日需攝取1.0~1.2公克/公斤的蛋白質。但是對於罹患急性或慢性疾病老年人而言,每日需攝取1.2~1.5公克/公斤體重,每日總熱量需求為30~40大卡/公斤體重。適時補充高蛋白高熱量點心、濃縮液口服營養補充品,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之營養狀況。由於老年人容易發生維生素D3缺乏,可能引發肌力不足及骨質疏鬆,增加跌倒及死亡風險,所以專家建議罹患骨鬆症的老年人,每日應攝取1,000毫克鈣質、800 IU維生素D3,以及補充每日蛋白質攝取1.0~1.2公克/公斤體重。專家還建議,老年人每日應做30分鐘,以及每週二至三次、1015分鐘肌力訓練,以提昇老年人之肌力及耐力,減少肌少症之發生。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70年那盛休可(Nathan Shock)開啟老化之研究,往後二十年,人類身體各部位的老化過程,已經研究愈來愈清楚,而各個器官退化的速度最明顯的就是肌肉組織。

 

1989年羅申伯格(Rosen berg)博士觀察到老年人士肌肉組織的流失與功能的喪失,直接影響行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自主能力。人類30歲以後,肌肉質量每年以0.5%1.0%之速度快速流失,一旦遭遇重病,十天之內會流失1公斤的肌肉。肌少症診斷之二大條件必須同時存在,第一,肌肉質量過低。第二,肌力不足。當患者肌肉質量降低,肌力還正常,此乃稱之為「肌力症前期」。當患者肌肉質量降低,而且肌力也跟著下降,此乃稱之為「肌少症」。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肌少症(Sarcopenia)表面上意指肌肉質量減少,實質上是肌肉質量減少與肌肉功能減退。

 

2010年歐洲醫學會對肌少症定義:漸進式肌肉質量減少與肌肉功能降低,造成疾病發生率升高,生活品質降低,甚至於死亡的症候群。大於40歲以上中年人,每十年肌肉質量減少8%,大於70歲老年人,每十年肌肉質量減少15%。有關力氣流失,50歲以上中老年人每年下降1.5%,而60歲以上老年人每年下降3%60~70歲老人家肌少症盛行率為5%~13%80歲以上老人家肌少症盛行率為11%~50%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年人因為身體老化導致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弱、身體活動量降低、體能表現變差、步行速度下降,上述種種現象即是肌少症之癥候。歐洲老年肌少症工作小組為肌少症下了一個定義:

1)肌肉質量減少。

2)肌力下降。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肌少症定義係指肌肉質量變少,但是肌肉質量減少,並不代表肌力變差。近來巴貝特學者收錄1,219位老年女性,進行臨床研究,發現雖然肌力與肌肉質量呈現正相關,但肌肉質量較少而肌力卻不錯,她們下肢功能可維持。積極運動訓練可增加老人肌力。

 

彼得森學者收錄47篇醫學研究,總共收集1,079位測試者,作者發現老人家接受阻力訓練可增加24~33%的肌力,而且阻力訓練的強度與肌力增加程度呈現正相關。彼得森學者收錄49篇醫學研究,總共收集1,328位受試者,老人家接受阻力訓練可增加肌肉質量1.1公斤。運動訓練會增加長期照顧機構住民之平均步行速度,約達0.03 m/sec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