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診斷的基礎上,醫界將下背痛區分為非力學患者與力學患者兩大類。
一、下背痛常見的非力學患者又分三類:
1.紅旗患者:關節炎、腫瘤、感染、血管疾病、神經病變、器官疾病、關節不穩。
2.黃旗患者:心理因素讓疼痛慢性化,尤其超過3個月以上的疼痛。
3.中樞神經敏感化:長期疼痛導致患者腦部接受器之變異,即使病變已痊癒,但輕微觸摸依然引發疼痛。
二、下背痛常見的力學患者又分二類:
1.明確性下背痛(影像檢查有問題),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椎管狹窄。
2.不明確性下背痛(影像檢查沒有問題),占下背痛之85%。
下背痛治療方法有下列幾種方法:
1.藥物治療:NSAID鎮痛消炎藥物、肌肉鬆弛劑。
2.注射治療:要磨望注射、神經阻斷術、增生治療。
3.物理治療技術:包括3M(modality、manual、moveme),乃是利用光、電、水、熱、力等方式,來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4.徒手治療:能改正患者錯誤之生物力學,恢復人體結構的正確對位、張力及動態。
5.動作治療:進行動作控制再教育,將動作模式正常化。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