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發性顫抖症係因小腦溥金氏細胞的GluRδ2蛋白減損,進而造成小腦攀爬纖維的過度增生,導致小腦不正常的共振,引發顫抖症的種種行為。
人類最常見的動作障礙就是原發性顫抖症。老年人佔20%、成年人佔4%,盛行率是巴金森氏症的五倍。
原發性顫抖是在做動作時才表現出來,休息與放鬆狀態是不會產生顫抖的症狀 。原發性顫抖症的第一個生物標記是小腦不正常的共振波,可由神經電生理學及行為表現獲得診斷。 臨床藥物治療包括 Inderal、Primodone、Rivotril、Octanoic acid等。至於非藥物的治療方法有二:包括深部腦刺激術與核磁共振導引聚焦超音波為主軸。目前基因治療及小分子治療藥物如火如荼地展開中。
出處: 台北醫師公會會刊2021年65卷10期P47—50
文章: 原發性顫抖症的成因及治療策略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