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骨鬆協會的調查,65歲銀髮族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肌少症。人類骨骼肌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到了40歲以後,肌肉質量每十年以8%的速度流失,到了70歲以後,更是每十年以15%的速度流失,肌少症不僅增加銀髮族關節骨頭之負擔,更會增加風險、罹病率、失能率、死亡率,對於患者生活品質與行動能力有明顯影響。醫學研究指出:銀髮族老人家每臥床10天,肌肉質量就會流失1公斤,如果是生病住院,肌肉流失的速度會大幅提高。
肌少症出現的症狀:
1.握力下降:關於擰乾毛巾、轉開罐頭等動作越來越費力。
2.體重減輕:莫名其妙的體重減輕;至少5%以上。
3.行走緩慢:走路越來越慢,走過馬路,走到一半,就變紅燈。
4.動作費力:無法一次從椅子上站立起來,需要支撐物。爬樓梯需要扶扶手。
治療方法:
甲、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取:譬如牛奶、雞蛋、瘦肉、黃豆等等,富含豐富的必要性胺基酸,譬如白胺酸(Leucine)。
乙、多多運動:每周3次,每次30分鐘。進入主題肌耐力運動之前可先從事伸展運動,避免肌肉受傷。譬如游泳、快走、啞鈴、彈力帶等等運動。
丙、高單位維生素D之補充。
肌少症之定義:
歐盟研究小組:DXA ASM/Ht2
男性< 7.23~7.26 Kg/M2
女性< 5.50~5.67 Kg/M2
國際研究小組:DXA ASM/Ht2
男性< 7.23 Kg/M2
女性< 5.67 Kg/M2
亞洲研究小組:DXA ASM/Ht2
男性< 7.0 Kg/M2
女性< 5.4 Kg/M2
美國NIH:DXA ASM/BSA
男性< 0.789 M2
女性< 0.512 M2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