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由於競爭激烈,長期面臨重大壓力﹐就會產生種種焦慮症狀,包括心神不寧、坐立不安、肌肉緊繃、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失眠恐慌等等。主要原因是因為工作上或生活上的適應不良,焦慮就伴隨著壓力接踵而來。
治療焦慮症或恐慌症需要心理諮商及藥物治療雙管齊下。心理分析師引導當事人正確地面對問题,接納焦慮﹐並找出心結所在﹐提出解開心結的方法,擬訂危機處理的腹案,逐步付諸實現,自然而然焦慮症就會減輕。
以某三十五歲年輕男性病患為例,患者長年服用抗焦慮的藥物,所需劑量逐漸攀升,每日抽菸高達三包,探究其焦慮的原因,才發現是老母脾氣不佳,經常對他嚴厲指責,造成當事人的焦慮及恐慌。經過醫師的建議,母子進行了三次深度匯談,終於解開當事人十幾年來的心結,焦慮也大幅改善。
另外還有一個案例17歲女性高中生,罹患恐慌症及頻尿症長達3年。患者無法單獨出門、獨自上街,所以她的母親聘請家教老師到府上教課,三年下來花費不少。而且每次一起外出,患者總是上廁所十餘次,苦不堪言。經過數次詳談,才知道數年前患者有次搭公車尿遁,急於小便, 但因羞於開口,並未要求司機停車,造成尿在內褲上。從此以後,頻尿症合併恐慌發作。患者連續找我診療6次,最後才透露她最大的壓力源是媽媽。因為她媽媽對她的照顧無微不至, 小至食衣住行,大至宗教信仰,都要遵照母親的意思去做,過度的保護造成她莫大的壓力。經過我們跟她母親溝通之後,允許患者擁有更大自主的生活空間,患者病情大為改善。
心理諮商之外,另外還可藉由打坐、吐納、瑜珈、太極、健走、慢跑、游泳、登山等等運動方式減輕焦慮。當焦慮症或恐慌症的嚴重程度已經造成生活機能的受損,或者社交活動的減退,甚而職場能力的萎縮,則可以優先考慮藥物療法,例如氯二苯胺(Chlorodiapen)藥物,並且配合心理諮商師,探討當事者內心世界的衝突。在探討過程中,心結打開以及心念轉變最為重要。等到當事人心結一旦打開、豁煞開朗﹐病情穩定後,即可逐漸減藥,甚而停藥,真正協助病患,早日脫離苦海。
人類百分之八十五的壓力都是來自於心理障礙,如何找出心結,並且把心結打開,首先要把已經偏差的「認知觀念」形成過程加以修正,自然而然最終的壓力就會煙消雲散。總之,自我關懷與壓力紓解是當今每位社會人士都需面對的嚴肅課題。由於壓力管理牽涉的層面十分複雜,找尋數種紓壓的管道,幫助自己脫離苦海,活得輕鬆自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