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巴金森氏症第12年
2011年12月開始接受藥物治療,平均每日需服用五種抗巴金森藥物,以及二種瀉藥,還有三種高血壓藥物,總計每天吃藥超過25顆。
巴金森藥物各種副作用我都經歷過:
(一) Maldopar:運動情況呈現波動、不自主式動作(頭部搖晃)、姿勢性低血壓、幻覺、幻視、心律不整。
(二) Comtane :不自主運動、黃棕色尿液體、噁心、失眠、便秘、幻覺、倦怠、嗜睡、惡夢、姿勢性低血壓
(三) Artane:口乾、舌燥、便秘、視覺模糊
(四) Amantidine :幻覺、幻視、失眠、姿勢性低血壓
(五) Requip PD : 異常衝動意念、姿勢性低血壓、嗜睡、猝睡、幻覺、幻視、胡亂花錢。
(六) Rivotrril : 嗜睡、倦怠
發病11年來總共跌倒十次:
第一次:百貨公司地下商店街,被人碰撞。
第二次:百貨公司地下飲食街,人潮洶湧,導致恐慌。
第三次:某商業大樓側門斜坡入口處,下小雨路面滑,導致跌跤。
第四次~第七次:在家浴室、臥室、客廳、走道,發生跌倒。尤其是轉身、急轉彎或啟動行走時,要特別小心。
第八次:與家人言語起衝突,在爭執過程中,發生肢體碰撞,導致跌倒。
第九次:春節旅遊,在泰安休息站廁所門口,人擠人才會被撞倒。
第十次 : 中午由書房起身到廁所小解,左肩碰觸到牆角,從側面摔倒。
幸好這十次跌倒事件對身體並無大礙,
分析個人跌倒事件總共十二項原因:
1.身體重心不穩 7.肌力耐力不足
2.匆忙急著辦事 8.一心二用分神
3.小腿腳跟相絆 9.視力看不清楚
4.情緒過度激動 10.肢體突然凍結(Freeze)
5.忘記吃藥帶藥 11.人潮眾多碰撞
6.出門沒帶拐杖 12.平衡協調欠佳
事過境遷,我追憶12年前被診斷帕金森病之前,我的確有出現某些前驅期症狀( Prodromal symptoms),譬如憂鬱症(2.5年前)、自我孤立(2.5年前)、排便習性改變(1.5年前)、便秘(1年前)、寫字困難(2.5年前)、雪地跌倒(3.5年前),把這些零星的前驅事件拼湊起來,就可能高度懷疑帕金森病患者在被正式診斷2~5年前就有徵候或跡象了,只不過是大眾都忽視了。如果我們可以運用健保局的大數據,回溯追查巴金森病前驅期症狀,那就可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成果。
身為巴金森病患者,不妨保持下列心態 :
(一),不要害怕被他人知道你是帕金森病患者。
(二),不管自己病情係屬第幾期,必須維持生命的尊嚴!
(三),不要在意每天病情的起起伏伏,反而要注意整體病情之發展趨勢。
(四),像嬰兒般從頭學習走路、維持身體平衡,這也是考驗我們毅力。
(五),日常生活,樂觀開朗豁達進取,遭遇挫折,培養正面思考。
(六),體驗人生苦多於樂,如何苦中作樂,離苦得樂,把吃苦當作吃補!
(七),逐步建立日常生活自我照顧的常規流程(SOP),包括穿衣、洗澡、刷牙、 上廁所、散步、運動等等,一方面減少對家人的倚賴,同時也增強獨立行動的能力。
(八),密切跟醫師配合,避免意外事件發生,10年存活率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
(九),對於帕金森氏症無須畏懼,如果病情的每項症狀均能納入控制之中 (Under control),那還有什麼好擔憂的?
(十),不要排斥輔助性醫療,但絕對不要妄想以輔助性醫療取代正統醫療。
盼望在未來三年內,嶄新的醫療科技能夠有所突破,包括巴金森病疫苗、深部腦部刺激、黑質紋狀體幹細胞腦內注射、 外泌體回輸 、粒腺體注射療法,能夠如期通過第三期臨床試驗,早日獲得FDA通過,順利上市,造福眾多巴金森氏患者,早日脫離苦海。
最後祝福大家,撥雲見日,重獲健康,活力充沛,如同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