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年國際衛生組織在疾病分類ICD—10,已經建立”肌少症”之疾病代碼,專家共識為年齡相關的骨骼肌肉減弱,係指肌塊與功能喪失。從病理生理學的觀點而言,肌少症係由多種因素造成,譬如蛋白質/卡路里攝取不足、肌纖維喪失神經支配、細胞內過多的氧化壓力、胰島素阻抗性增加、性荷爾蒙減少、活動量不足、精神因素、肌肉生長抑制素訊息傳遞增強。

 

肌少症患者,平均年齡70歲,老人居家照顧及老人安養院盛行率較高,大約位30%。肌少症之危險因子包括老人家、身體質量指數低、活動量很少、IGF-1濃度低、睪固酮濃度低下、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炎。肌少症如同骨鬆症、脆弱症候群ㄧ般,很容易跌倒、骨折。肌少症可藉由雙能X光線吸收儀(DXA),來測量瘦肉肌塊質量重量,並且同時評估肌塊、肌力、耐力、身體體力表現。

 

肌少症在骨科最為常見跌倒、骨折、頭部外傷是常見併發症。治療方法包括阻力耐力訓練、營養補充、、臨床試驗藥物。目前雄激素受體調整劑與肌肉生長抑制素可成為未來治療選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肌少症 肌力
    全站熱搜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