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它不受人體大腦意識的控制,掌管著人體的心跳、血壓、呼吸、消化、情緒等。其中呼吸系統除了受到自律神經的掌控外,它很特別的是人又可以用大腦意識去控制呼吸,但是當您不用大腦意識去控制時,它瞬間又自動會由自律神經接手控制,所以您不需擔心因為忘了呼吸而導致生命危險。

雖然我們無法控制自律神經,然而我們卻可以藉著調整呼吸,來影響自律神經。俄國的普提格醫師在思考調整呼吸對人體的影響時,他首先以自己為實驗研究的對象。菩提格醫師原本就有嚴重的高血壓問題,當他調整呼吸,閉上嘴巴,輕柔缓慢規律的呼吸後,他發現他的血壓竟然下降了;但當他恢復原來快速大量的呼吸後,血壓又隨之增加。

當我們呼吸時,吸氣會啟動交感神經,吐氣則是副交感神經。所以,如果吐氣時間比吸氣時間長,而且能缓慢均勻的呼吸,就可以活化副交感神經,讓原本交感神經過度旺盛的自律神經失調,達到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之動態平衡。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已開發國家中,終生手腕、脊椎、髋關節骨折的風達到30-40%,十分接近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女性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髋部或腕部之骨折,發生骨質疏鬆骨折後一年的死亡率高達20%,有80%至少有一項日常生活失能。

世界衛生組纖在1994年將骨質疏鬆症定義為骨量減少、骨密度降低以及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壤,導致骨骼脆弱,使骨折危險性增高。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在2001年的最新定義強調,骨質疏鬆症為一種因骨骼強度減弱致使骨折危險性增加的疾病。骨骼強度包含骨密度及骨骼品質,涵蓋骨骼結構、骨骼代謝轉換、結構損傷堆積及礦物化程度。

若具有明顯骨質疏鬆風險,則應評估骨質密度,同時也應排險是否有次發性骨質疏鬆症的可能。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新澤西州的醫學中心心臟科加曼爾教授今年四月在JACC發表專文,作者收集24位已經度過新冠肺炎急性期,發現有23位患者呈現某些程度的自律神經功能異常(Autonomic dysfunction)。

24 位病患在新冠病毒感染之前,都沒有姿勢性心搏過速症候群(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直立不耐症 (Orthostatic intolerance, OI) 的症狀。此文作者指出服用 NTG口含片誘發的OI群組成員年紀較大、身體重量指數較高,三個月的後遺症症狀解除的程度較大。

部分專家學者認定在新冠肺炎急性期之後,會有自律神經失調之症狀,包括神經心因性昏厥(NCS)、姿勢性心搏過速症候群(POTS)、直立不耐症(OI)、起坐性低血壓等等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臨床案例分享 — 肥厚型心肌病變》

趙太太,75歲,2018年診斷出肥厚型心肌病變,屬於心尖部局部型肥厚,當時因工作事務繁忙、睡眠品質欠佳、心跳異常快速等症狀至醫院檢查,才發現患有遺傳性的心肌病變。

肥厚性心肌病變(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是一種原發型、遺傳性的心臟肌肉病變。疾病的盛行率大約0.2%,約一半的機會傳給下一代,屬於體染色體顯性突變遺傳。大部分的患者在青春期開始心臟逐漸肥厚,只有少部分的患者在嬰兒時期就發病。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血壓量測包括診間量測、居家量測、24小時可攜帶式量測三種。正常血壓120/80毫米汞柱(兩者皆備)。2010年歐洲心臟學會制定高血壓之定義,診間血壓>140/90毫米汞柱(兩者擇一),2017年美國心臟學會制定高血壓之定義,診間血壓>130/80毫米汞柱(兩者擇一),即可認定為高血壓,因為美國專家學者發現血壓介於140/90與130/80之間之族群,其心血管併發症是血壓正常者的2倍。台灣醫學會目前還是追隨歐洲心臟學會定義。除了診間血壓量測至為重要,居家量測測血壓值>135/85毫米汞柱,或者24小時攜帶式平均血壓值>130/80毫米汞柱,亦可診斷為高血壓。

關於白袍性高血壓,其居家量測血壓是正常的,可是到了診所量測血壓是異常的,此乃稱之為白袍性高血壓。根據最新醫學研究,專家學者收錄6萬名歐美、亞洲白袍症患者,發現未治療者心臟病風險增加36%,全死亡率增加33%,心因性死亡率增加109%,值得醫界正視與注意。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導管介入性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Renal denervation ,RDN),又稱為高血壓心導管治療。操作方式類似心導管,在鼠蹊處注射後,置放入特殊導管,這個裝置具備多個電極,可以發出電波,中斷腎動脈交感神經系統之活動,患者隔天即可出院。適用於頑固型高血壓,高血壓合併器官受損者(包括左心室肥厚、腎臟病變、腦中風、微白蛋白尿、頸動脈內膜變厚、動脈硬化斑塊心肌梗塞)、服用藥物順從性差、服用藥物副作用大、或次發血壓未達標者等等,均是此類手術最佳人選。

根據2020年刊登在The Lancet的研究報告顯示,接受導管手術並未服藥者,患者診間血壓收縮壓平均下降約 10 毫米汞柱;根據2021年刊登在JACC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心導管手術3個月後,血漿中腎泌素活性與醛固酮濃度明顯下降,尤其是血漿腎泌素活性大於 0.65微毫克/毫升/小時患者降壓成果特別明顯;根據綜合分析之研究報告顯示,患者診間收縮壓下降 10 毫米汞柱,則可減少心血管事件風險20%,總死亡率13%、冠心症發生率17%、腦中風發生率27%、心臟衰竭發生率28%。

截至目前3月,台灣已有300案例接受心導管手術,成效良好,甚而部分患者收縮壓下降超過20~30毫米汞柱,此手術療法可維持長期穩定降壓效果。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賴先生,59歲,具有三高病史,包含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醣。近期出現偶發性胸悶、胸痛現象,至醫院進行心電圖、運動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檢查,卻無發現任何異常。

 

因個性容易緊張與焦慮,賴先生3月至天行健診所進行自律神經檢查,檢測結果出現第二型失調,屬於交感神經活性偏低、與副交感神經活性偏高的類型,與患者症狀比對,失調原因可能與患者過敏性鼻炎體質有關。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巫女士,80歲,活動力很強,每天例行出門採買與運動,因家中無電梯,每天也自行爬樓梯回住處。

2021年10月至天行健診所進行例行性全身健康檢查,其中心電圖檢查發現胸前導程V1—V6呈現倒置T波、肢體導程II, III, aVf呈現扁平T波,代表廣泛前壁及下壁心肌缺血。心臟科王復蘇醫師立即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意外在患者的左心房接近二尖瓣位置發現2公分的黏液瘤(myxoma)。

王醫師立刻開立轉診單請患者至大型醫院進行檢查,患者至醫學中心就診,立刻被安排住院檢查,包括心導管、抽血與影像學等檢查,長達4-5天,經過院內相關科室討論,確認患者左心房為腫瘤,須立即接受開心手術將其取出。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肖小姐,60歲,來自湖南長沙,來台17年,長期有胃痛和胸痛困擾,影響睡眠。因無法分辨是何種疼痛,不敢施打新冠疫苗,決定先至心臟科門診確認病情。

2022.03.11 經由心臟超音波檢查,心臟科王復蘇醫師意外發現患者是罕見的「希阿里氏網」(chiari network, CN) 。

「希阿里氏網」是胚胎發育過程中下腔靜脈和冠狀竇瓣吸收不完全而殘存於右心房內的先天性殘留組織結構,常呈條索狀隨右心房的舒縮而飄動,正常人發生率約2-3 %,非常罕見。「希阿里氏網」通常至少有一端連於右心房壁,活動度較大,運動節奏規律,一般不引起三尖瓣口血流紊亂,可準確的透過心臟超音波被診斷出來。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每年約有超過6萬人罹患巴金森氏症,在全世界更有超過1,000萬人為這種疾病所苦,巴金森氏症主要是因為大腦無法產生足夠的多巴胺,導致身體震顫、僵硬與平衡問題,儘管這種疾病不被認為是一種致命性疾病,但併發症卻容易導致患者死亡率增加。

 

為了解類黃酮能否提高巴金森氏症患者的生存率,賓州與哈佛大學研究團隊針對1,200名患者,展開超過30年的追蹤研究,發表於2022年的期刊《神經學》。研究發現,相較於每天類黃酮攝取量最少的參與者,每天類黃酮攝取量最高的巴金森氏症患者,存活率提高70%。其中攝取最多花青素或黃烷醇的巴金森氏症患者,生存率分別提高66%與69%。換言之,多攝取紅酒、漿果類、蘋果、茶、柑橘有助於降低巴金森氏症患者的死亡率。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