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腸側向發展性腫瘤(LST)最先由日本工藤進英教授提出,這些腫瘤系起源於大腸黏膜之平坦病變,很少向腸壁深層垂直性侵犯,而是沿著黏膜表面,發展側向淺表性擴散,故稱為大腸發展性腫瘤。

 

大腸發展性腫瘤係指,直徑超過10毫米,他是沿著結腸管腔蔓延,而垂直浸潤甚淺之病變。它隆起的高度小於壁變直徑之1/2,其病變浸潤之深度通常與直徑相關。病變尺寸愈大,其浸潤深度愈深。有人把他歸類在平坦隆起型〝腺瘤性息肉〞,但兩者生物行為學差別很大,因為它比〝腺瘤性息肉〞有更高之惡性潛能,而且與大腸癌之關係密切。進展中大腸直腸癌中有17.2%是由側向發展性腫瘤發展而來的;而20.9%~33.8%的側向發展性腫瘤會發展為高級別大腸上皮內癌變。

 

側向發展性腫瘤之診斷主要依賴大腸鏡,加上靛胭脂染色,則可清晰顯示病變範圍。或者使用早期NBI藍光攝影檢查。臨床分型系統是根據內視鏡下,根據腫瘤表面型態,進行歸類。側向發展性腫瘤可分為顆粒型及非顆粒型兩種。顆粒型又再分為顆粒均一型與結節混合型兩種亞型。非顆粒型又可分為平坦隆起型與假凹陷型兩種。一般而言,非顆粒型側向發展性腫瘤惡性程度較高,其中假凹陷型惡性程度最高。

 

有關腫瘤浸潤深度的估計,有兩種方法。第一,是超聲波內視鏡檢查,第二,是腹部電腦斷層掃描攝影檢查。由於側向發展性腫瘤惡變潛能高,一旦發現它們都應及時處理。處理方式有內視微創處理及外科手術兩種。對於病變直徑小於20毫米的病變,一般選用粘膜切除術(EMR),對於病變直徑大於20毫米的病變,一般選用內視鏡下粘膜切除術(ESD)。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腸癌 大腸鏡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子醫師 的頭像
    王子醫師

    王子醫師部落格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