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會持續進展及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由於它無法根治痊癒,所以患者一旦被診斷出來,往往在最初的幾個月,自我情緒的反應最為強烈,覺得前途茫茫,未來的人生沒有希望。再加上發病年齡大多數在五、六十歲,原本是正要規劃退休的時刻,如今,美好的一切卻將變成夢幻泡影,對於生命中的餘年殘生,必須重新考量,一切都陷入不可預知的未知數,面對日常生活中自我行動的能力逐漸地退化,却又不願告知親友,長期的鬱悶將導致嚴重的心靈創傷。

 

獲悉帕金森氏症時病人的情緒反應各有不同,與當事人的個性、人生觀、教育程度、家庭環境、生活背景有關,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情緒反應,可以歸納成十種,包括否認、憂鬱、焦慮、恐慌、埋怨、故意、逃避、退化、依賴、絕望等等,病人的情緒反應,可能只有一、二種,或者出現多重情緒反應,因人而異、變化很大,被診斷出來的最初幾個月的情緒反應往往是最激烈、最痛苦、最孤立無助,隨著時間的消逝,病情逐漸穩定,慢慢地當事人也變得更加理性、更加平靜,也比較能平心靜氣地面對這個難纏的疾病。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律神經失調經常發生在帕金森氏症的情況下,而且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存在於運動功能失調的症狀出現之前。目前本文已證實心跳率變異度(HRV)與帕金森氏症風險增加有關。美國米里芮達公共衛生學院專家學者收錄12,162位於1987年至1989年參與動脈硬化之社區研究調查,上述民眾均無帕金森氏症,平均年齡54歲,57%是女性,參與者在觀察期間接受二分鐘心電圖的自律神經檢測,藉此測定心跳率變異度(HRV)數值,作者長期觀察18年之久,結果發現78位新發生的帕金森氏症患者,而且有關自律神經檢測時域方面,心跳率變異度(HRV)下降,包括γ-MSSDSDNN之數值下降,意謂著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增加。

 

作者發現處於γ-MSSD四分位的最低位患者與處於四分位最高位患者相比,前者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是後者的2.1倍,而處於SDNN四分位的最低位患者與處於四分位最高位患者相比,前者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是後者的2.9倍。γ-MSSD代表的是副交感神經活性(Parasympathetic activity)之指標。而且SDNN代表的是整體心跳率變異度(HRV)之指標。至於平均心跳間距以及頻域的數值均與帕金森氏症無關。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倫敦皇家醫學院發表專文,指出帕金森氏症患者接受正子攝影(PET scan)及C ll-IMA 107顯影劑,結果發現當事人正子攝影腦部PDE 10A之表現下降與疾病進行有關,與運動障礙症狀之嚴重性有關。PDE 10A是一種蛋白質的表現,主要存在於基底神經節(Basal ganglion),對於多巴明之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的功能至為重要。

 

本文作者收錄24位罹患帕金森氏症,平均年齡61.7歲,另收錄12位健康人士,作為對照組成員。作者運用UPDRSUDRS來作為運動功能之評估。作者發現帕金森氏症患者之PDE 10A聯結在紋狀體處(Striatum)比正常人減少了22.5%。在尾狀核處(Caudate)比正常人減少了28.4%。在被殼部(Putamen)比正常人減少了25.5%。對於帕金森氏症而言,在紋狀體及蒼白球(Globus pallidus)處PDE 10A表現減少14%28%,代表疾病之進行及嚴重性。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北卡醫學中心泌尿科專家發表專文,指出男性老年人從事高運動量之運動,可明顯增進男性勃起功能。本文作者收錄295位健康男性,平均年齡62歲,三分之一是非裔美籍人士,身體質量指數(BMI)平均為30.5Kg/M2,按照當事人每周運動量可分為甲、乙、丙、丁四組。甲組成員每周運動量小於3MET小時,乙組成員每周運動量介於3~8.9MET小時,丙組成員每周運動量介於9~17.9MET小時,丁組成員每周運動量大於18MET小時。作者運用EPCIC評分表評估當事人性功能勃起強度。上述患者平均勃起功能為53.4(滿分為100)

作者發現幾乎不運動的甲組成員平均分數為33.4分,從事高運動量之丁組成員平均分數為70.0分,兩組呈現統計學上之明顯差異。經過多變數之分析比對,丁組成員平均勃起分數比甲組成員高出17.3分。

出處:J. of sexual medicine 2015/03/20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有篇醫學文獻,指出介於四、五十歲婦女體內睪固酮與性功能有關聯性。但本文作者發現上述荷爾蒙在婦女性慾及性功能方面影響有限,反而是婦女本身的情緒扮演更大、更重要的角色。臨床上中年婦女抱怨在性慾方面有問題,醫師首先要檢視當事人的情緒是否OK,以及當事人是否正在服用抗憂鬱症的藥物,因為這類藥物也會影響性慾及性功能。

出處:J. Clin. Endocr. Metab. 2014.11.20

文章:Mood, not testosterone has biggest impact on female desire.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歐瑞崗醫學中心專家學者發表專文,指出乳癌存活者合併嚴重停經後性交疼痛症,使用利都卡因(Lidocaine)水劑塗抹在外陰部前庭區,可降低性交疼痛症。

本文作者指出大約有五成至七成乳癌存活患者,罹患性交功能障礙,此乃因為抗癌療法導致長期停經後狀態。造成陰道萎縮及前庭區乾燥,使用四週之利都卡因可預防性交疼痛,並且改善性功能各方面之面向,包括疼痛減輕、達到高潮、主觀上性刺激、認知上性刺激等等均有明顯改善。

出處:NAMS 2014 Annual Meeting Abstract S-11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70年那盛休可(Nathan Shock)開啟老化之研究,往後二十年,人類身體各部位的老化過程,已經研究愈來愈清楚,而各個器官退化的速度最明顯的就是肌肉組織。

 

1989年羅申伯格(Rosen berg)博士觀察到老年人士肌肉組織的流失與功能的喪失,直接影響行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自主能力。人類30歲以後,肌肉質量每年以0.5%1.0%之速度快速流失,一旦遭遇重病,十天之內會流失1公斤的肌肉。肌少症診斷之二大條件必須同時存在,第一,肌肉質量過低。第二,肌力不足。當患者肌肉質量降低,肌力還正常,此乃稱之為「肌力症前期」。當患者肌肉質量降低,而且肌力也跟著下降,此乃稱之為「肌少症」。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肌少症(Sarcopenia)表面上意指肌肉質量減少,實質上是肌肉質量減少與肌肉功能減退。

 

2010年歐洲醫學會對肌少症定義:漸進式肌肉質量減少與肌肉功能降低,造成疾病發生率升高,生活品質降低,甚至於死亡的症候群。大於40歲以上中年人,每十年肌肉質量減少8%,大於70歲老年人,每十年肌肉質量減少15%。有關力氣流失,50歲以上中老年人每年下降1.5%,而60歲以上老年人每年下降3%60~70歲老人家肌少症盛行率為5%~13%80歲以上老人家肌少症盛行率為11%~50%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義大利米蘭醫學中心專家學者發表專文,指出當事人血中維生素D之濃度下降與血管性性功能勃起障礙之風險增加有關聯性。

本文作者收錄50位被診斷為動脈起因之性功能勃起障礙,28位邊緣型性功能勃起障礙,65位非動脈起因之性功能障礙。上述患者均接受抽血檢驗25(OH)維生素D,以及接受陰莖都卜勒超音波檢查。參與者中約有45.9%25(OH)維生素D濃度小於20ng/ml,參與者中約有5.6%25(OH)維生素D濃度小於10ng/ml

在血中維生素D缺乏者中,大約38.6%呈現重度或完全性性功能勃起障礙。在血中維生素D正常者,約25.3%呈現重度或完全性性功能勃起障礙。在動脈起因之性功能勃起障礙之患者中,約有61%呈現血中維生素D缺乏,在邊緣型性功能勃起障礙之患者中,約有30%呈現血中維生素D缺乏,在非動脈起因之性功能勃起障礙之患者中,約有42%呈現血中維生素D缺乏。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學者估計,大約每25個成人中就有1人,罹患強迫性性行為,也就是俗稱的性成癮,亦即無法控制對於性念頭、性感覺、性行為的著迷。專家學者認受試著觀看一系列色情影片或運動短片,然後以磁核共症檢查受試者腦部活動。結果發現性成癮患者的腦部有三處特別活躍,包括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背側前扣帶迴(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杏仁核(Amygdala nucleus),上述區域正是毒癮者受到毒品刺激時變得較活躍的區域。

作者發現有性成癮的受試者看色情片時,性欲較高,但並不表示他們比較喜歡看色情片,正如同毒癮患者一樣。毒癮者被認為是因為趨使力而要吸毒,而非享受吸毒,這就是成癮者的誘因性動機。

出處: PLoS ONE 2014/07/11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