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是老年人盛行率與發生率最高的一種心律不整。近年來盛行率與發生率與日俱增,這與眾多診斷工具有關。醫界分析每個人一生發生心房顫動的機會為20~25%

2010WHO報告指出全球約有3,000萬人罹患此症,男女比例為2:1。根據最新研究調查,臺灣人口每年約有500萬人被診斷為心房顫動,因此心房顫動被視為公共衛生議題並不為過,心房顫動之機轉非常複雜。臨床上分為陣發性、持續性、永久性等三種。心房顫動之危險因數為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症、心臟衰竭、瓣膜性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等等。除了瞭解盛行率與發生率之外,瞭解潛在性疾病也是至為重要。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隨著人口日益老化,有關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之患者日益增加,對社會及家庭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找出治病的機轉,減緩病程發展,還是目前十分重要的課題,巴金森氏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除了動作遲緩、四肢僵硬之外,還會有非運動方面的疾病,其中已成為的蠕動緩慢(便祕)最為常見。

 

這些腸胃道症狀被認為是巴金森氏症之前驅症狀。甚至於動作失調十幾年前即已存在,現階段的醫學證據顯示,遺傳性巴金森氏症基因突變以及環境危險因子的交叉作用,造成腦部灰質處多巴胺神經細胞阿發突觸蛋白之堆積,亦稱為路易士體物質之堆積,導致神經元漸進式的缺失。最近醫學研究發現,腸道中的微生物菌種為重要危險環境因子之一。藉由特殊腸道細菌之聚生以及細菌代謝物短鏈脂肪酸的沉積,加速大腦多巴胺神經元之退化,以及路易士體的累積。這些棲息在腸道數以百萬計的微生物細菌叢全部基因訊息,為人體基因數量的百倍,腸道微生物菌種失調,不僅會產生多種腸胃道疾病,也會藉由某種途徑(腸道菌群→腸道→腦軸),產生免疫發炎反應、並經由迷走神經訊息之傳遞,影響腸道之運作,甚至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之發生。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醫學統計,心臟衰竭五年內死亡率高達48%,明顯高於血癌(42%),高於大腸直腸癌(35%),高於非霍金氏淋巴癌(30%)。

心臟衰竭高風險族群包括:第一,擁有三高病史(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族群。第二,擁有心臟病病史的族群。第三,過度肥胖者。第四,高年齡老人家。高風險族群除了原有慢性病之追蹤外,定期心血管檢查也是必要的。尤其是患者出現喘、腫、累等症狀時,代表病程已進入中期,此時此刻一定要尊從醫師囑咐,定期接受治療。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阿茲海默氏症學會制定輕度行為障礙(MBI)之診斷準則,根據下列幾個準則。

第一,提供完善之操作型定義。第二,釐清MBIMCI之間關聯性。第三,針對所有種類的失智症作為目標,研究失智症之前期症狀。輕度行為障礙(MBI)的症狀包含五大類,動機減少、情緒失調、衝動控制不良、社交不適切、知覺或思考內容異常。患者50歲之後,才出現上述五種之一的行為或個性之改變,而且超過6個月以上的時間。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往醫界已經證實穩定型缺血性心臟病(SIHD)患者而言,單一的危險因子調控可以延長壽命。本文想要探討多重危險因子的調控,對於延長壽命而言,是否有加強加深的效果。根據COURGE study,作者收錄2,287位參與者,其中有2,102位完成多重危險因子之調查,包括收縮壓、低密度膽固醇、抽菸與否、飲食習慣、身體質量指數、運動量等六項。針對上述六項危險因子採取介入手段,視其最終臨床成果(死亡率)之變化。

本文追蹤長達6.8年,有473SIHD患者死亡,佔22.5%。有關可預測的一年後存活率的強而有力之因素,包括不抽煙、規律運動、收縮壓小於130mmHg、攝取二級清淡飲食等等。調控4~6個危險因子與調控1~2個危險因子,可明顯降低死亡率,其風險比值為0.64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肝臟研究學會於1999年將超級性肝衰竭定義為病情不超過十天,猛爆性肝衰竭病情介於十至三十天,亞急性肝衰竭病情介於524週,慢性肝衰竭病情大於28週。臨床診斷急性肝衰竭患者,極度乏力,另有厭食、噁心、嘔吐、腹脹等嚴重消化道症狀。而且短期內黃膽程度持續加深,造成出血傾向明顯,凝血酶原時間活性率小於等於40%,且排除其他原因。

臨床診斷亞急性患者,極度乏力、有顯消化道症狀,而且膽紅素大於正常值上限的十倍,或者每日膽紅素上升大於等於1mg/dL。凝血酶原時間活性率小於等於40%,且排除其他原因。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榮總專家學者收錄87位成人,曾經罹患細菌性心內膜炎,其中57位為男性(65.5%),30位為女性(34.5%),平均年齡為54.1+/-16.6歲。87位患者有50位(57.5%)的二尖瓣受損,有32位(36.8%)是感染到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血症,其中有14位罹患(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肝硬化與糖尿病與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血症有密切關係,前者奇偶比為18.38,後者奇偶比為4.52。細菌性心內膜炎整體住院死亡率為23%,大於65歲老年人會有較高之住院死亡率,其奇偶比為5.81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中研院專家學者發表研究成果,指出頸動脈血流流速緩慢,每秒低於16公分,代表血管可能發生硬化,或者發生斑塊等阻抗因素,影響血流流速,間接減少腦部供血量,造成腦部缺血,大腦認知功能也隨之下降。

本文作者收錄3,200位年齡介於58~74歲病人,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然後繼續追蹤大腦認知功能長達14年。作者發現血流緩慢可預測15年後失智症風險。尤其是頸動脈血流流速緩慢,每秒低於16公分者(正常者>50cm/sec),未來發生失智症風險增高50倍。另外三高症候群也會減緩血流流速。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發性肺部纖維化症之發生率為每十萬人2~10例,盛行率為每十萬人14~43例,好發於老年人口及男性族群。

它是一種慢性、漸進性纖維化之間質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影像學上會出現一種特殊的變化,第一,病變集中在肋膜下及下肺葉。第二,病變呈現網狀分布。第三,蜂窩狀纖維化。第四,牽扯式支氣管擴張。四項條件均符合,則稱為〝尋常性間質性肺炎〞,而且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因素,譬如環境因子、藥物、結締組織疾病等等。以往此病預後不好,存活期平均為0.9年。近年來新的抗纖維藥物(nintedanib & pirfenidone)上市,均顯示可延緩患者肺功能惡化程度,期待能改善患者預後。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肥胖症相關之13種癌症,包括腦瘤、甲狀腺癌、骨髓瘤、食道癌、乳癌、子宮頸癌、肝癌、胰臟癌、胃癌、膽囊癌、大腸癌、腎臟癌、子宮內膜癌等等。

與肥胖症相關之四大致癌機制,包括第一,停經後之婦女,過多的脂肪製造雌激素,促使子宮及乳房細胞增生更快,提升罹癌風險。第二,過多的脂肪會造成荷爾蒙(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以及生長因子濃度上升,促使細胞分裂較快。第三,吞噬脂肪的巨噬細胞分泌細胞激素(IL-1TNF & IL-6)以及生長因子(FGF & PDGF),促使體內細胞進行細胞分裂,增加致癌風險。第四,脂肪會阻止NK細胞跑去摧毀腫瘤,讓腫瘤不斷增殖。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