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月我周遭同事發現我走路時下肢會拖曳,步伐縮小,步態緩慢,當時我並不在意,我只是覺得自己手部顫抖比較厲害,寫字有時會愈寫愈小,字體扭曲、不如以前的工整。2013年元月我已經決定接任宜興診所院長職位,於是我邀請我的好友羅教授前來看診,見面會談之後,羅教授親自為我進行理學檢查。檢查結束,他告知我已罹患早期的巴金森氏症,主要症狀包括兩側上肢僵硬、臉部表情喪失、走路緩慢、雙手顫抖、寫字愈寫愈小、說話聲音變小等等,於是他為我開立處方,包括Sinemet早晚一粒,以及Artane早晚半粒。

 

半年之後,我透過好友轉診至台大吳瑞美教授特別門診就醫,她也明確告知我罹患初期的巴金森氏症,並安慰我耐心地服用藥物,會有不錯的成效。歷經一年期間。吳教授為我開立處方,選擇四種藥物,包括Madopar早晚一粒、Requip早晚一粒、Comtan早晚一粒、Amantidine早上一粒等等。吳教授細心地為我調整劑量,讓我搭配使用,雖然每日服用藥品繁多,病情倒也穩定。手腳顫抖、肌肉僵硬、行動緩慢、姿勢平衡不穩定是巴金森氏症的四大主要症狀。手腳顫抖之頻率大約是每秒46次,在患者休息時最為明顯,在情緒壓力之下,顫抖會加重。在自發性行動中,顫抖會較輕,顫抖可局限在單側維持幾個月或幾年之久,但病情到了最後,顫抖會延伸到四肢。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密西比麥迪生醫學中心研究團隊發表專文,指出腸道微生物群的菌落與巴金森氏症之發生有一定的關聯性。科學家發現腸道微生物群會影響神經發展與調節行動,並且對於神經退化性疾病有所貢獻,而巴金森氏症就是一個例證。到目前為止有關腸道細菌與神經退化性疾病之關聯性尚待釐清。所謂阿發突觸核蛋白病變係指突觸核蛋白(alfa-synuclein protein)凝集與堆積在腦組織,造成腦部傷害,已知與巴金森氏症的發展有關。

 

作者在以阿發Syn過度表現的小鼠,作為動物試驗的研究中發現,腸道微生物群的菌落(Gut microbiota)是運動缺陷、微小膠質細胞活化、阿發突觸核蛋白病變之必需條件。正當微生物菌落之再群聚時,會促進成人老鼠腦部的病理生理學,顯示腸道與腦部之間新生訊息之傳送會調節此疾病,而小鼠服用抗生素則可改善之。另外針對阿發突觸核蛋白(Syn)過度表現的小鼠而言,口服特殊微生物之代謝物也會促進神經系統的發炎與運動障礙症狀。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性性醫學醫學會(ISSM)關於早洩的定義,是男女進行性行為時,男性在陰道內三分鐘之內立即射精,並且無法自行控制延長射精時間,還會造成心情沮喪、挫折感、以及性行為困擾。據估計全球男性大約三成有早洩問題,不同國家及種族,其盛行率也有所不同,可能與文化差異有關。其他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症、高年齡者盛行率偏高。

男性早洩之病理生理學從六大方面來分析:

第一,遺傳基因因子,早洩可能有家族性或遺傳性的關聯性,他有中等程度的基因因子。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主要目的是在探討自律神經失調的兩大指標,心跳率變異度(HRV)及靜止心跳數(RHR)對於五種代謝性風險之成果的影響,以及對於未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早期死亡率之影響。該項研究是法拉明瀚心臟研究之延伸,係屬前瞻性數據之二次元分析,作者於1987年至2007年期間,總共收錄了1,882位後代子孫隊列式之參與者。

 

上述參與者均是白種人,平均年齡48+/-10歲,男女比率為4852,三成是抽菸者。追蹤長達12年,至少來門診檢查三次以上,定期追蹤血壓、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膽固醇、身體質量指數等等五種代謝性指標。並且收集心跳率變異度(HRV)及靜止期心跳數(RHR)之基礎值。靜止期心跳數(RHR)之基礎值為65.2+/-10.6/分,心跳率變異度(HRV)係採用霍特心電圖兩小時的SDNN值,其基礎值為94+/-28毫秒。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房顫動引發腦中風風險評估計分表:

§ CHADS2風險評分表:

心臟衰竭(1分)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醫界抑制血栓形成的口服藥物,除了傳統的VKA CoumadinWarfarin)之外,還有兩大類的藥物:

第一大類藥物為抗血小板凝結劑,包括AspirinPersantinPlavixClopidogrel)、BrilintaTicagrelor)等三種,應用在治療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因冠狀動脈硬化所引發之血栓,譬如狹心症、心肌缺氧、急性冠狀動脈堵塞、支架置放後。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其發生率約占總人口的0.5%~1.0%,全球大約有600萬人口罹患心房顫動,尤其是大於80歲的老年人,約有一成罹患心房顫動。過去20年中,因為心房顫動而住院者,增加23倍。心房顫動的併發症為缺血性腦中風、末梢血管栓塞、冠狀動脈及性堵塞、心臟衰竭、心因性休克等等。缺血性腦中風是心房顫動嚴重的後遺症,罹患心房顫動的患者,得到腦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五倍,所以臨床醫師都會開立香豆素(Coumadine),作為預防中風之抗凝血劑。長期使用香豆素(Coumadine),可以減少67%的腦中風機率,以及減少58%的死亡率。

 

對於不適合長期使用抗凝血劑,或者不願意使用抗凝血劑的患者,左心耳堵塞手術是一種有效的替代方案。左心耳堵塞手術與長期使用香豆素(Coumadine)相比,前者比後者降低更多預防中風機率,約達40%;前者比後者降低更多預防心因性死亡率的機率,約達60%;前者比後者降低更多預防全死亡率的機率,約達34%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美國大約有220萬至500萬人曾經罹患心房顫動,在歐洲大約有450萬人曾經罹患心房顫動。在全人口中,心房顫動的盛行率大約為0.4%。心房顫動的發生率及盛行率隨著年齡增長而穩定增加。針對50歲以下人口,心房顫動盛行率小於0.5%。針對60~69歲的人口,心房顫動盛行率大約2%。針對70~79歲的人口,心房顫動盛行率大約4.6%。針對80~89歲的人口,心房顫動盛行率大約8.8%。男性盛行率超過女性,白人盛行率超過黑人。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是一種具有不規則跳動,紊亂的電訊傳導的心律不整,而這樣的心律不整常會造成心房無法同步收縮。心房肌肉未正常收縮,在不停顫動下,血流減慢並停留在心臟形成血塊,當血塊鬆脫後會隨著主動脈流向身體各處,若流至大腦會阻塞血管,導致缺血性中風,是心房顫動的頭號併發症。

 

依據2010年歐洲心臟學會(European Society Cardiology)心房顫動治療準則,心電圖上的表現可定義心房顫動為:(1)無法看到真正的P波,取而代之的是平直或稍微波動起伏的基準線;(2)完全不規則R-R間距;(3)心房的收縮的週期通常不規律,且通常大於300 bpm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房顫動會導致心悸、倦怠、呼吸困難、胸悶、頭暈等等症狀,且需長期慢性藥物治療。而藥物治療花費金錢與成本,又有藥物副作用,對於病患長期使用十分不便。於是大家就想到使用電燒的方法(Ablation),可以讓心房顫動斷根,而且患者之症狀消除,還可預防腦中風併發症。以前醫界號稱電燒的方法成功率為76%91%,而目前醫界謹慎評估成功率為66%

 

本文作者收集4,156位曾經接受初次電燒之治療患者,會有5%在手術過程中發生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大多數是血管性問題、出血與血腫塊、心臟穿孔、心包膜填塞、腦中風、腦部暫時缺血、氣胸、血胸等等。患者出院後三十天內再住院率高達9%,也就是說接受電燒手術患者出院之後,十位中會有一位於30日內因為併發症而再住院。老人家、女性、曾經因心房顫動住院過、最近剛接受導管電燒手術患者,這四類患者與上述併發症及再住院率有密切關聯性。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