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於特定糖尿病族群中,可作為血糖監測工具。在傳統糖尿病之診斷及追蹤中,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是個主要的指標,可推測最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亦可反應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之風險。但是在紅血球壽命受到影響的情況下,譬如慢性腎病、懷孕、貧血、出血等,糖化血色素將無法正確地反應平均血糖。此時糖化白蛋白不受紅血球壽命的影響,是更合適的血糖監測工具。

白蛋白糖化速度較紅血球糖化速度快,而且半衰期較短,能夠及時反映較短時間內血糖狀況,可以反映2~4週平均血糖狀況。糖尿病患者在短期內血糖有明顯變化時,糖化白蛋白較能及時反應血糖之變化。但使用上仍有限制,當白蛋白之生成有問題,影響白蛋白之壽命時,譬如肝硬化、腎病症候群、甲狀限功能異常等,糖化白蛋白就無法準確反應血糖平均值。有專家研究發表糖化白蛋白的數據高低,可最為糖尿病患者大小血管病變之風險評估。但仍須大規模前瞻性醫學研究調查。

出處: 內科醫誌 2020; 31: p170~179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穀維素(r-oryzanol) 是一種自然界存在的物質,它存在於穀類當中,並且可以從米糠提煉出來。

醫學研究證實,穀維素含有阿魏酸酯化物(Ferulic acid ester)和植物固醇(phytosterol),這兩個成分對於腸粘膜滲漏現象具有保護的功效,包括大腸躁動症以及胃腸粘膜潰瘍等。

另外,醫界對於它會影響到血脂的新陳代謝深感興趣,發現穀維素可以有效地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更年期患者血中有較高濃度的過氧化脂質(Lipid peroxides),穀維素可以明顯地使該項指標恢復正常。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顱頸椎症候群(Cervicocranial Syndrome),也稱為後頸部交感神經症候群,亦稱為巴雷氏症候群(Barre-Lieou syndrome),呈現慢性枕骨下頭痛、眩暈症、嚴重倦怠、耳鳴、單側臉部、眼部、耳部疼痛、頸部疼痛、間歇性沙啞等等。病理原因是因為後頸部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導致頸椎基底動脈收縮,引發暈眩、昏厥。顱頸椎症候群大多發生在頸部外傷、發炎、腫瘤。

人類交感神經鏈共有兩條,各自走在脊錐體前外側,一旦頸椎發生關節鬆脫、長骨刺、椎間盤突出,不僅會影響神經根部,還會造成帶狀麻木感與疼痛。並且容易拉扯或壓迫到交感神經鏈,造成交感神經功能過強,導致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流汗增加、腸胃道蠕動減緩、保持隨時戰鬥或逃跑狀態,患者因此罹患焦慮與失眠。

治療方法一開始以物理治療為主,其ㄌ次可使用局部注射增生療法為主,穩定頸椎之穩定度,解除對於交感神經之壓迫,搭配口服乙型受器抑制劑,適度使用抗焦慮藥物,提升睡眠品質。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ADH能夠穿透細胞膜進而增強細胞ATP能量ˋ,使細胞能夠長久正常運作,對於有心臟疾病者,他們的心臟強度與耐受程度都比一般健康的人來的低,服用NADH可增強心臟細胞活性使心臟更強壯,也可修復心臟受到衝擊後的損傷。以上同樣的原理也可應用於腦部,當腦部中風情形發生後,特定腦部區塊血管阻塞使血液無法流通,造成此區塊無法正常運作。有多數腦部中風患者服用NADH數週後,顯示中風後的後遺症都有顯著改善。此原理也可以套用在其他的組織,如腎臟、肝臟、胰臟或是肺臟等。

要使細胞產生ATP能量,NADH就必須穿透細胞膜到達生物發電廠-粒線體,而NADH對於缺乏粒腺體的紅血球細胞仍然能被利用消耗掉,研究指出將紅血球細胞培養於NADH中,發現細胞外NADH減少的同時,紅血球細胞內ATP能量逐漸增加。所以簡單來說,當紅血球細胞ATP能量低時,所需要消耗的NADH便會提高。

檢測狀況良好的運動員的肌肉細胞以及紅血球細胞,發現細胞內含有高能量的ATP,將其細胞培養於NADH中,顯示其細胞只消耗少量的NADH,反觀年長者或是生病患者的細胞,其細胞消耗較多的NADH。然而當運動員經歷長時間的馬拉松賽跑或體能訓練後,細胞所需消耗的NADH和老年者細胞消耗的NADH同樣可觀。因此NADH不只可用於調節運動員的訓練成果,也可以監督並平衡心臟受到衝擊、中風癌症化療、腹建後之能量恢復。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催汗儀簡介

催汗儀利用低電壓(<4伏特)來刺激汗腺分泌,計算汗液中氯離子的導電度,以評估神經系統功能。此設備包含手部及足部共兩套鎳電極板,以及和電極板相連接的電腦,用以計算及記錄數據。進行測試的時候,病人將雙手雙腳接觸電極板,於兩分鐘內,低伏特的電流流經通路,刺激汗腺分泌。電腦可計算出所產生的電子-汗液電導度(ESC)。此電導測量值代表由人體經電極板傳輸電流的能力,以微西門子為單位來表示,催汗儀量測的ESC範圍從0至100uS。過低的ESC代表汗腺功能異常減少,以致傳輸電流減弱。假若ESC介於0~50uS之間即表示汗腺神經功能重度降低; 假若ESC介於50~70uS之間即表示汗腺神經功能中度降低; 假若ESC介於70~100uS之間即表示汗腺神經功能正常。

糖尿病自律神經病變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門診只要一提到熱治療,患者第一反應常與熱敷或遠紅外線熱療畫上等號。"熱"能增加血液流通,但是熱敷或遠紅外線是無法治療深層腫瘤的。

熱治療是用電磁波產生分子震動的原理產熱,將深層腫瘤細胞維持在40~43度,抑制癌細胞DNA之修復,同時改變腫瘤之微環境,強化放療與化療之效果,還能活化人體免疫系統,提高患者的自癒力。目前已有數十篇放療合併熱治療的臨床試驗,證實熱治療可大幅增加癌症控制率。

新光醫院有一位59歲女性輸尿管癌症患者,快速進展至第四期,腫瘤治療科醫師為她進行緩解性化放療及熱治療,症狀快速緩解,肝臟轉移病灶竟然快速消失。熱治療是一種溫和的治療,幾乎沒有副作用。若有金屬植入物或人工節律器者則不宜進行熱治療。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臨床上恐慌症是焦慮症的一種,也是屬於現代文明病。因為經常伴隨著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困難,以為心臟出了問題,求診於心臟科醫師,檢查結果均屬正常。臨床醫師會告知病人罹患了腦神經衰弱、精神官能症、自律神經失調等等,但卻未建議看精神科。

大體而言,焦慮是一種生理、心理、行為的緊張反應。就生理而言,患者經常有多器官的生理不適,譬如心跳加速、呼吸淺快、肌肉緊崩、胸悶胸痛、腹瀉便秘、冒汗潮紅、失眠恐慌等等。就情緒而言,患者經常出現憂慮,煩躁、不安、怕怕的不知道在怕什麼,過度的警覺反應等等。一般的焦慮,度過緊張情境症狀就會緩解,但是恐慌症的臨床表現是一種不定期、陣發性的極度焦慮,度過緊張情境,症狀仍然無法控制下來。

原則上只要有四次以上恐慌症的發作,每次發作都有四項以上(總共十二項) 的症狀出現,上述症狀係屬非預期性的發作,而每次發作均在十分鐘內達到頂點,病患會擔心下次的發作,情況會不會越來越嚴重? 生理及藥物因素均與恐慌症無直接因果關係,此乃稱為恐慌症。恐慌症若未好好治療,患者容易產生懼曠症、慮病症、憂鬱症、酒精中毒、藥物中毒,最後走上自殺的道路。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往醫界人士認為巴金森氏症患者服用多巴明藥物屆滿七年,就會越來越沒有效,如今專家學者認定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患者病情進入第八年時,中腦之黑質區神經元就會快速萎縮,導致病情急遽惡化。所以在巴金森氏症罹病滿七年時,藥物劑量之滴定及臨床之重新評估,至為重要 ! 同時自我心理建設,也是同樣的重要 !公開場合我從不忌諱表明自己是巴金森病患者,以平常心面對即可。個人有幾點建議,提供給病友參考 :

 

(一) 預防跌倒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功能性反應性低血糖的發作為自發性,跟使用藥物或罹患腫瘤引起的低血糖完全不同,既使不吃東西或尋求醫療,單靠體內調適作用,血糖也會回升。除非是低血糖發作者有嚴重腦部或心臟血管的阻塞,通常不會威脅生命的安全。臨床上遇到功能性反應性低血糖的機會不是很多。但是沒有想到有這種狀況,可能給我們在診斷上帶來困難。發生這種狀況的可能是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或早期糖尿病者。

除外因極端肥胖以及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接受縮小胃或胃繞道手術,因嚴重胃疾病接受胃部分、亞全切除或完全切除的病人,比較容易聯想到與反應性低血糖關連。由於冒汗、心跳加強、全身虛脫,病人常以為是心臟病發作,造成病人重大恐慌。其實仔細聽病人的描述,再來確診反應性低血糖並不因難,可以消除病人的疑慮及恐慌。預防發作的要領以及一旦發作的處理通常不會太困難。少食多餐,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避免含糖或果汁等飲料,大致上可以控制低血糖的發作。

一般人的常識是餐後血糖就會升高,但是很少數的人餐後2到5小時呈現自發性低血糖,呈現手抖、心悸、冒汗、頭昏、乏力等症狀。如果臨床鑒別診斷時沒有反應性低血糖的概念,誤診為心臟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可能安排做許多檢查,但是得不到正確的診斷。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幅血壓變異度(Large Blood Pressure Varibility)也許會造成腦中風與癡呆症,但其機制大多不清楚。本文作者從事前瞻性隊列性調查研究,意圖了解血壓變異度之幅度與方向,是否與亞健康腦病之存在及進行有關。

作者收錄2348位參與者,年齡大於等於55歲,從1990年起,參與者每3~4年門診看病接受血壓量測乙次。參與者抵達診所需先休息5分鐘,然後利用右手臂量測血壓兩次,將兩次血壓數值加總平均,就是此次門診看病之血壓值 。

血壓變異度係指前後連續兩次門診看病之絕對差值除以平均值。血壓升降幅度係指晚期與早期兩次門診看病之差距除以平均值。血壓變異度作為初級指標,血壓升降幅度作為次級指標。上述兩個指標除以兩次量測間隔期間(年),就代表兩次期間之血壓的固定改變速度(constant  rate of change)。作者從2005年開始定期為每位患者作腦部核磁共振(MRI) 檢查。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