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ENCORE醫學研究,某位高血壓患者充滿了動機,可藉由生活型態之改變,不必服藥,即可達到血壓穩定的效果。

本文作者手率129位體重過重或肥胖成年人,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5~40kg/m2,其血壓範圍為130/80~160/99mmHg,平均血壓138/8mmHg,均未服用降壓藥。作者收錄129位輕度高血壓患者,進行雙盲臨床試驗,觀察16個月。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杜克大學精神病中心專家學者發表專文,指出如果每天上下床的時間不固定。即使睡滿8小時,仍然是有害健康的。專家學者還發現睡眠時間不規則之患者,體重較重,而且血壓與血糖都較高,10年內腦中風及心臟病之機率較高。每天維持固定時間就寢,可能有助於心臟與新陳代謝之健康。這項研究顯示不規則睡眠者比睡眠規律者,更容易感到憂鬱及壓力感。若與白人、西班牙人、亞裔人相比,非裔人士之睡眠時間最不規律。

該研究還發現血壓高者睡眠也較長,肥胖者傾向晚睡。半夜驚醒過來患者,比一覺到天亮者更容易罹患憂鬱及焦慮之風險。作者表示很可能是肥胖擾亂睡眠節奏。正如某項研究顯示,睡眠品質不佳會阻礙身體之新陳代謝,致使體重增加,而體重增加又會影響睡眠品質,這兩者是一種惡性循環。目前尚無法確認究竟是肥胖擾亂了睡眠,還是睡眠時間不固定,導致危害健康之風險。作者結論睡眠剝奪使人更加肥胖、更加容易罹患糖尿病、胰島素抗阻性、高血壓、心臟病。該研究懷疑睡眠不規則是心臟代謝疾病之標誌。針對此項危險因子及早下手改善,也許可降低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之發病風險。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醫藥大學專家學者發表論文,指出在安慰劑對照組試驗及非安慰劑對照組試驗中,顯示服用多元非飽和性脂肪酸(PUFA),對於部分焦慮患者,可減輕其症狀。對於傳統抗焦慮藥物治療無反應者,多元非飽和性脂肪酸(PUFA)也許是一個輔助性療法,或者是一種另類療法。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腎病變(DKD)分為三階段;第一危險期:並不是所有糖尿病病人都會發生腎病變,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約有25~35%會進入糖尿病腎病變,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約有10~20%會進入糖尿病腎病變。這就表示:其中必定存在某些危險因子。可改變之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糖、肥胖、抽菸、飲食、急性腎衰絕、毒物暴露等等。可改變之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種族、DKD)家族史、遺傳性腎臟病等等。

 

其中最重要且最常見的危險因子,就是高血壓及高血糖。第二,傷害期、衰竭期:微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之出現,就代表腎絲球已遭破壞,所以,微白蛋尿症被視為糖尿病腎病變的重要指標。微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之出現意味著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整體死亡率明顯升高。微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象徵該疾病仍處於可逆階段。當病情逐漸嚴重時,會轉變為蛋白尿症。愈來愈嚴重之蛋白尿症,預告腎功能惡化速度會愈來愈快。腎功能惡化至一定程度,就進入腎衰竭階段,洗腎或換腎則不可避免。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西蘭威靈頓醫學中心專家學者發表專文指出:心跳率變異度(HRV)的早晚變化是由於體內交感神經活性之波動,而非受到迷走神經的影響。本文作者收錄11位健康對照組成員(第一組),12位依賴胰島素之糖尿病患者(第二組)與7位酗酒者(第三組)合併迷走神經神經病變,並且排除起坐性低血壓患者,上述患者年齡介於33至65歲。這三組成員均接受Oxford Medilog MR14二頻道霍特式心電圖,並連結至標準60分鐘之卡帶,紀錄心電圖,長達24小時。參與者須記載生活型態日記,包括吃飯、運動、睡覺之時間。
心跳率變異度(HRV)的測定,係指在24小時期間與每30分鐘段落之前後連續R-R間距的標準差。並運用SAS統計工具來測定心跳率變異度。本文就是探討24小時心跳率變異度(HRV)與R-R間距,在這三組成員之間的比較(運用方差分析)。
結論:有關24小時心跳率變異度,第二組及第三組成員明顯低於第一組成員,但是第二組成員與第三組成員之間,並無明顯差異。作者證實一個趨勢:第二組成員與第三組成員心跳數在24小時當中,明顯比第一組成員跳得快。

結論1.有關心跳率變異度,呈現出有意義的早晚變化差異性,但是組別之間並未呈現出有意義的早晚變化差異性。睡眠與心跳率變異度(HRV)的巔峰值有關,睡眠意味著這三組初期急遽的上升與後期的下降。

結論2.這三組本身之R-R間均呈現告別性明顯的早晚差異性,但是這三組之間卻沒有明顯的差異度。

結論3.在模組式的曲線中,作者證實一個趨勢:在第二組及第三組成員中,有關24小時期間R-R間距之差異,已經降低其振幅。

結論4.在這三組中R-R間距(RRI)之早晚差異性與心跳率變異度(HRV)之早晚差異是平行的。當睡眠期,它是高價值的:當白天時性,它是較低價值的。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西蘭威靈頓醫學中心專家學者發表專文指出:心跳率變異度(HRV)的早晚變化是由於體內交感神經活性之波動,而非受到迷走神經的影響。本文作者收錄11位健康對照組成員(第一組),12位依賴胰島素之糖尿病患者(第二組)與7位酗酒者(第三組)合併迷走神經神經病變,並且排除起坐性低血壓患者,上述患者年齡介於33至65歲。這三組成員均接受Oxford Medilog MR14二頻道霍特式心電圖,並連結至標準60分鐘之卡帶,紀錄心電圖,長達24小時。參與者須記載生活型態日記,包括吃飯、運動、睡覺之時間。
心跳率變異度(HRV)的測定,係指在24小時期間與每30分鐘段落之前後連續R-R間距的標準差。並運用SAS統計工具來測定心跳率變異度。本文就是探討24小時心跳率變異度(HRV)與R-R間距,在這三組成員之間的比較(運用方差分析)。
結論:有關24小時心跳率變異度,第二組及第三組成員明顯低於第一組成員,但是第二組成員與第三組成員之間,並無明顯差異。作者證實一個趨勢:第二組成員與第三組成員心跳數在24小時當中,明顯比第一組成員跳得快。

結論1.有關心跳率變異度,呈現出有意義的早晚變化差異性,但是組別之間並未呈現出有意義的早晚變化差異性。睡眠與心跳率變異度(HRV)的巔峰值有關,睡眠意味著這三組初期急遽的上升與後期的下降。

結論2.這三組本身之R-R間均呈現告別性明顯的早晚差異性,但是這三組之間卻沒有明顯的差異度。

結論3.在模組式的曲線中,作者證實一個趨勢:在第二組及第三組成員中,有關24小時期間R-R間距之差異,已經降低其振幅。

結論4.在這三組中R-R間距(RRI)之早晚差異性與心跳率變異度(HRV)之早晚差異是平行的。當睡眠期,它是高價值的:當白天時性,它是較低價值的。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韓國天主教大學醫院內分泌科專家學者發表專文,探討正常人心跳率變度之早晚差異。本文作者收錄61位年輕健康的職員,年齡介於22~45歲,均無既往病史,也無服用藥物。參與者配戴24~48小時霍特式心電圖,採用監測長期R-R間距之MOCA計錄器,並於身體適當位置連貼心電圖電極片。參與者平均身體質量指數為21.8 kg/m2。上述職員於早上8~9點抵達公司,於中午12點至下午1點吃中飯,於下午6點下班,半夜12點以前睡覺。作者發現心跳變化圖與LF/HF變化圖相似。在半夜熟睡期這兩個數據會下降至最低點,當清晨醒來,就會急遽攀升,到了下午工作時間,這兩個數據會上升至最高點。作者發現下午時心跳數比夜晚心跳數增加了23.6%,而下午LF/HF比值比夜晚LF/HF值增加了69.1%。這兩個數據白天的平均值與夜晚平均值有明顯差異。

有關SDNN之早晚變化圖,在半夜時開始上升,在較早清晨時期,達到顛峰,大約到了下午三點,下降至最低點。有關心跳率變異度之早晚差異(Noctunal variation)會受上下班往返時間、過度加班的影響。部分報告指出心跳率變異度之下降與老年人之全死亡率風險有關。近期醫學報告指出:心跳率變異度之下降與糖尿病、高血壓、急性心肌梗塞有關。了解心跳率變異度早晚變化之波動是如何影響上述數種慢性病,也許可提供更多、更新的治療方案,譬如生理回饋儀。

出處:J. of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4, vol 8(2) p431~433
文章:Diurnal HRV fluctuations in normal volunteers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外專家的頸椎間盤成型術,為頸椎椎間盤突出之患者來福音。頸椎椎間盤成型術是利用電離子氣化技術,促使突出的椎間盤縮回去,改善神經壓迫之程度,可使用局部麻醉,全程30分鐘。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俄國著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快樂是保持健康的唯一良方,身體健康心情才會愉快。快樂與健康是互為因果、緊密相連的。我們如何在進入老年之後,依然保持快樂呢?專家建議下列十種方法:

第一,從容過活,不要疲於奔命。吃飯一口一口吃,作事一件一件作,有句諺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的行程排鬆一點,反正你的行程也贏不過行政院長。

第二,知足常樂,生活品質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大飯店的鮑魚排翅未必勝過路邊小攤的滷肉飯,光只是物質上的享受是不夠的,唯有心靈上的充實與滿足,這才是真正高品質的生活。反正你的財富放大一萬倍,也比不上郭台銘董事長的十分之一。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醫界之檢驗綱領,當心肌缺血患者罹患急性冠狀動脈堵塞症候群時,於發作後0至6小時期間,CPK數值會大幅攀升,同時於發作後6至12小時期間,GOT與LDH也會逐步攀升。此三項檢驗項目為臨床醫師診斷心肌梗塞最常使用的分子生物標誌。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