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血管 (1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全球估有超過六億人處於高度噪音的工作環境中,因長期暴露在噪音之下,引起聽力損失已日漸成為普遍的職業傷害。近年來,科學家研究顯示,接觸噪音不僅會影響聽力,還可能會對心血管、消化系統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針對21,000多名、平均年齡40歲的工人進行聽力檢測和血壓測量。研究調查指出,暴露在噪音工作時間越久,聽力損失程度越高,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也倍增。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有輕度與高度雙邊高頻聽力損失(bilateral high-frenquency hearing loss)的工人,高血壓罹患風險分別增加34%和281%,顯示噪音與血壓升高、罹患高血壓風險成正比。

2017年<歐洲心臟誌>也曾刊載一項研究顯示,若長期生活在平均噪音值50分貝的環境中,約6%的人有罹患高血壓風險;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版【歐洲噪音風險指南】也警告,噪音過大會導致睡眠不足、聽力下降、耳鳴、精神壓力增加,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前言

自2014年歐洲心臟學會(ESC)發表急性肺栓塞診斷與治療指引後,已有許多臨床試驗被發表,因此於今年8月公布新的診斷與治療指引。2019年指引主要更新在診斷、風險評估、急性與慢性期治療、癌症與孕婦的治療。

  • 診斷

目前用於排除急性肺栓塞(PE)的D-dimer臨界值為500mcg/L,但隨年齡增長,此數值的準確率會下降。新指引建議以年齡校正D-dimer的臨界值,因此50歲以上之臨界值為 Age X 10mcg/L。

  • 風險評估
  1. 血液動力學不穩定(Hemodynamic Instablilty)之診斷標準(只要符合其中一項): 心跳停止(Cardiac Arrest)、阻塞性休克(Obstructive Shock)、持續性低血壓(Persistent Hypotension)。
  2. 右心室功能不全(RV Dysfunction)之診斷標準: (1) RV/LV Ratio > 1 (依據電腦斷層或心臟超音波)、(2) TAPSE (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 > 16mm
  • 急性期治療
  1. 高風險肺栓塞治療需採用葉克膜(ECMO)合併抗凝血劑,新型口服抗凝血劑(NOAC)為第一線治療藥物,並且接受手術切除栓塞(Surgical Embolectomy)或導管治療,其治療流程如下: 

肺栓塞治療流程.jpg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昏厥的定義

昏厥(Syncope)的定義為因大腦灌流不足造成的短暫意識喪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TLOC),其特徵是發作快、持續時間短、以及自發性完全恢復。而短暫意識喪失是指真實或明顯意識喪失的狀態,其特性包含無意識期間的失憶(amnesia)、運動控制異常、反應喪失、和持續時間短。(圖一)

短暫意識喪失的分類.jpg

  • 昏厥的臨床症狀
反射性昏厥 姿位性低血壓昏厥 心因性昏厥

1. 反射性昏厥,尤其發生在40歲之前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台灣失症人口推估高達28萬人,每84人即有1人是失智。中國醫藥大學和長庚紀念醫院合作,率全球之先將苯甲酸鈉應用於失智症治療。

腦部中的NMDA受體對於學習和記憶力相當重要,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發生早期,NMDA受體密度會降低。研究發現,透過苯甲酸鈉藥物活化受體,可以促進神經突觸增長,提高受體密度。

原本苯甲酸鈉是用來治療罕見的先天性尿素代謝異常疾病,研究團隊老藥新用,發現病患服用16週後, 記憶力、學習力與認知功能明顯進步,顯著優於安慰劑。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急性冠心症與重度缺氧的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建議接受心導管檢查。心導管是從手腕或是鼠蹊部用一個寬度大約1.5-2mm的管子逆行性從周邊動脈回到心臟做血管攝影。

當發現有嚴重狹窄時,除了外科的繞道手術之外,也可以用心導管的方式介入治療,包含氣球擴張與支架置放,其好處為傷口小、恢復快、以及不需全身麻醉。

氣球擴張是利用導線當成軌道,把汽球送到病灶處擴張,以物理性撐開病灶,擴大狹窄處的血流面積。然而氣球擴張常常會破壞血管內皮結構,進而讓管壁產生破裂,造成血管內壁修補增生,慢性再狹窄的比例高達30-51%。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年美國心臟學院(ACC)與美國心臟學會(AHA)統整初級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此次指引的10項重要結論如下: 

1. 預防動脈粥狀樣硬化血管疾病,心臟衰竭和心房顫動的最重要方法是終身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基於團隊的照護方法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臨床醫師應評估影響病患的社會因素,以便治療決策提供線索。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6年,美國心臟學院期刊刊登首篇台灣本土之心臟研究論文,由王復蘇醫師研究團隊,針對23位住在加護病房之重症患者,利用24hr霍特式心電圖紀錄至臨終前心臟電氣生理學變化。

研究發現83%患者呈現顯著心臟緩脈(Dominant bradyarrhythmia),17%患者則是心室速脈(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

大多數患者心臟緩脈(Dominant bradyarrhythmia)是因心跳跳動節律,從 SA node(竇房結)→ AV node(房室結)→ Ventricular Purkinje fibers(心室浦金氏纖維),逐漸緩慢。 瀕死前心電圖ST線段之上升,並非罕見(26%)。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大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全球第一個「口服肉鹼耐量試驗」來測試人體的氧化三甲胺產能,研究發現吃葷比吃素產能多10倍,建議每天吃1瓣到3瓣的生大蒜,可以減少氧化三甲胺產生,改善心血管功能。

台大醫學院教授吳明賢指出,紅肉和蛋中的肉鹼、蛋鹼進入胃腸道後,會被腸道菌分解形成三甲胺,再經過肝臟代謝產生氧化三甲胺,當氧化三甲胺濃度過高時,會造成動脈硬化、血小板凝集,進而造成心肌梗塞。

食科所沈立言教授指出,生大蒜中含有較多大蒜素,比起烹煮的大蒜素,更能有效減少體內產生氧化三甲胺,對於體重60kg成人來說,每天吃1瓣到3瓣的生大蒜,就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但也提醒不要空腹吃大蒜,對胃腸道才不至於太刺激。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章魚壺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俗稱心碎症候群,這是一種經常由生理或情緒壓力引發之短暫性心肌病變,因臨床症狀與心電圖表現與ST節段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相似,所以在鑑別診斷上更顯重要。

心導管和左心室攝影是診斷的黃金標準準則,一方面必須先排除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評估左心室腔壁收縮模式。左心室攝影可以觀察局部腔壁收縮模式,並分成四種不同類型:

1. 心尖型 (左心室前壁、中隔壁、下壁,以及側壁的中段和心尖收縮力減退或收縮障礙,合併基底段收縮亢進)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醫學研究中心專家學者發表專文,從事統合分析,收錄了27篇論文,涵蓋64,000名歐、美、亞之白袍症候群患者。結果發現未經治療之白袍症候群患者,與一般普通高血壓相比,前者罹患心臟病之風險比後者多出36%,前者全死亡率之風險比後者多出32%,前者死於心臟病之風險比後者多出109%。本文刊登在〝內科學會年鑑〞。


歡迎針對上述疾病有疑慮者,可至門診諮詢王子醫師

天行健診所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針對罹患呼吸道疾病之患者,各別性心血管疾病與呼吸道疾病之間的關聯性不太清楚,以及心血管疾病對於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死亡率衝擊有多大,情況未明。

英國劍橋公衛學院專家學者發表專文,稱為ACALM對列式研究。作者於200011日至2013331日,總共收錄三組成員,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31,646位,氣喘病患者60,424位,間隙組織肺病變(ILD)患者1,662位,並收錄三組對照組成員158,230302,1208,310位。本文觀察期間為2,968,182人年。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關究竟中重度運動量的何種等級,才能夠抵消久坐對健康的威脅,醫界人士並不清楚。本文之目的是檢視久坐、運動量與全死亡率或心因性死亡率之關聯性。並且估計中重度體能活動(MVPA)、站立、睡眠取代久坐後,所帶來之理論性效應。

澳大利亞雪梨醫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之專家學者發表專文,指出從20061月至200912月,總共收錄了267,119位大於或等於45歲的澳國公民,結果只有149,077位完成長期問卷追蹤檢查,其中有8,689位死亡。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暈厥症是因為暫時性腦部血流灌注不足,而導致意識喪失。暈厥症的特徵是起始點很快、持續時間短,並且是自發性的完全恢復。臨床上許多疾病的臨床表現包括暈厥症在內,所以我們在處置暈厥症時,必須進行鑑別診斷。暈厥症的生理病理學機制是因為全身血壓下降,導致腦血流量突然減少,而引發意識喪失的現象。腦部血流突然停止超過6~8秒,將導致完全喪失意識。一般而言,站立時收縮壓為50~60秒,當下腦部血流灌注壓為30~45毫米汞柱,將導致完全喪失意識。

血壓(BP)是等於心搏輸出量(CO)與周邊血管阻力(PVR)的乘積,心搏輸出量或周邊血管阻力兩者之一下降,均會導致血壓降低而引發暈厥症。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心臟學會雜誌期刊刊登最新研究報告。該研究分析3,000名平均年齡64歲罹患冠心症患者之死亡資料。結果發現睡眠時數小於6小時者,其死亡率是睡眠時數介於6.57.5小時(正常者)之1.44倍。而睡眠時數超過7.5小時者,其死亡率風險為正常者的1.41倍。顯示睡太多或太少均不利於心血管患者。

歐洲〝睡眠〞雜誌期刊刊登某研究論文,指出在13年期間,追蹤4萬名訪問者,發現65歲以下之中壯年者,倘若每日睡眠小於5小時者,而且在假日進行補眠1小時,超過1小時者之死亡率風險,約為平均睡眠7小時者(正常者)的1.52倍。在顯示假日補眠時,未必有益於健康。假日補眠被稱為〝社會性時差〞,入睡時間不斷延後,導致生理時鐘被打亂,造成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困難,情緒暴怒,工作學習效率降低等問題,提高意外發生之風險。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3年根據TOAST分類法,其中原因不明號稱隱藏型的腦中風(Cryptogenic Stroke),估計約佔缺血性腦中風之25%,其中約有一半患者合併卵圓孔未閉合症(Patent Foramen Ovale)。而正常成年人族群中約有二成至二成半罹患PFO,這些患者接受心導管封堵術(PFO),似乎對患者是有助益的。

 

羅伯漢特醫師提出〝原因不明之栓塞性中風〞(ESUS)之名稱<其診斷條件: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年來,台灣頸動脈狹窄之病患絕大部分均是採用支架置放術,由於毋須手術,大部分病患接受程度極高。但是歐美兩地罹患頸動脈狹窄的病患,大多數採用手術治療。因為支架置放之後,仍有相當比率的患者發生腦中風、腦出血、頸動脈再狹窄的不幸事件。

美國腦中風學會及神經內外科學會,經過大規模的研究與統計,證實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之患者,發生腦中風、腦出血的比率,都比支架置放術來得較低。因此在2011年同步發布頸動脈狹窄之治療綱領,強烈建議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是頸動脈狹窄之治療首選。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京都觸器烏那醫學中心發表專文,指出作者收錄50位病患,罹患冠心症,被轉介做指標性心導管(index procedure)。進行此項檢查並未接受介入性治療(PCI)。另有30位患者(63.3%)接受PCI治療或者是接受反覆性追蹤性診斷性心導管。47位患者於32個月之後再安排做心導管檢查。作者使用肱動脈流速衍生血管擴張(FMD)之測量來做為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之鑑定。FMD在每位病人做心導管前、做完心導管24小時之後以及32個月後之長期追蹤。

作者有幾點發現: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miodarone注射針劑,可用於心室性與上心室性之心律不整,包括PAFPSVTVTVF均有效,它也是治療PSVT之最後一線之藥物。該藥物注射過快,會導致血壓下降及緩脈,而且會延長QT間距,所以不可用於Torsade de points VT

治療上心室性之心律不整的起始量為150mg加入5% G/W 100cc,靜脈注射長達10分,必要時10分鐘後可重複使用。當心律恢復正常時,給與維持劑量900mg 5% G/W 500cc1mg/min x 6小時,然後0.5mg/min x 18小時。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心臟學會及美國心臟院士學會發表新綱領:對於多數健康的老年人,如果沒有罹患心臟病,或者沒有高心血管疾病風險者,並不建議採用阿斯匹靈藥物。

去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的三篇研究論文,指出針對健康老年人,每日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不僅浪費金錢,也可能增加內出血及早逝風險。其中一篇文獻指出:針對19,000名老年人的研究發現:服用阿斯匹靈不僅無法降低心血管風險,還可能增加大量內出血風險。該心臟學會發表新指南:醫師不應建議70歲以上老年人,定期服用阿斯匹靈,來作為心臟病之用,有內出血風險的成年人以及未曾診斷出罹患心臟病的健康老年人,不應採取這種方法來預防心臟病。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酒精性脂肪肝與心血管疾病均是代謝症侯群之終端器官損傷的表徵。透過下列數種機制,非酒精性脂肪肝與心血管疾病是具有相互關聯性。這些機制包括:全身性發炎、內皮細胞功能異常、肝臟胰島素抗阻性、氧化性壓力、改變脂肪代謝等等。病人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發展下去,會增加動脈硬化、心肌病變、心律不整的風險,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致病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界定出這兩種疾病關聯性之機制,即可進一步發展出目標療法。

關於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之潛在性治療原則:第一,生活型態之改變。攝取富含蔬果、豆莢、全穀、低脂家禽、魚類、橄欖油等等,少吃紅肉、甜飲料、內臟、肥肉、蹄膀等等。每週從事150分中度有氧運動,或者75分強度運動。第二,鑑定有無代謝症候群。如果沒有代謝症候群,強烈建議服用史達汀藥物或維生素E。如果有嚴重肥胖症,安排嚴格控管之減肥計劃,或接受減肥手術。如果合併糖尿病,建議服用GLP-1ACTOS藥物。如果合併高血壓,建議服用ARB藥物。如果合併高血脂症,建議服用史達汀(statin)藥物。

文章標籤

王子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